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及农户信贷可获性研究——以江苏省村镇银行为例
本文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及农户信贷可获性研究——以江苏省村镇银行为例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江苏省52个县域金融机构以及120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Logit和ATE模型以村镇银行为例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存贷款差额是影响村镇银行网点分布的重要因素;第一产业产值也显著影响村镇银行的网点布局,表明江苏省村镇银行网点布局兼顾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扶农责任;同时,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获性。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52 count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1202 farmers in Jiangsu Province. By using Logit and ATE mod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credit avail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by taking the rural banks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 The average wage level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posit and loan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bank outlets in towns and villages.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village and town banks, indicating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village and town banks in Jiangsu Province takes into account their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pporting farmers;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ing the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redit availability of farmers.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ZD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Y0201100270)资助
【分类号】:F832.35;F832.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商业化改革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资金的主要供给方。但由于其本身历史包袱较重,实际支农能力有限,农村金融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解决农户融资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双;甘犁;高香花;;“收入冲击”对家庭营养结构的影响分析——来自高等教育改革的“自然实证”[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2 陈曙莲;;推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拉动内需[J];经济师;2009年11期
3 许圣道;田霖;;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4 叶磊 ,韩冬 ,向科;银行分支机构选址模型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5 丁忠民;;村镇银行发展与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研究——以城乡统筹试验区重庆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7期
6 高沛星;王修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7 田杰;刘勇;陶建平;;社会经济特征、竞争优势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来自我国278家村镇银行的经验证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孟德锋;卢亚娟;方金兵;;金融排斥视角下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年09期
9 董晓林;徐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10 柳宗伟,毛蕴诗;基于GIS与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网点选址方法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武;;吉林省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田杰;陶建平;;社会经济特征、信息技术与农村金融排除——来自我国1765个县(市)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1期
3 李春霄;贾金荣;;我国金融排斥程度研究——基于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与测算[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4 彭李;何贞铭;龙颖波;郭平平;;基于MapObjects的城市银行网点管理系统[J];地理空间信息;2009年02期
5 祝英丽;李小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6 李峰;薛耀文;;基于复杂网络的银行网点布局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年02期
7 瞿雯雯;;金融排斥研究及其治理[J];甘肃金融;2010年02期
8 郭岚;;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建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刘辉;申玉铭;柳坤;;中国城市群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10 张鹏远;;由中韩两国的比较看中国农村金融体制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明;苏晓凤;胡舒予;;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学群;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黄惠春;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磊玲;陕西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沈;中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马双;劳动力成本变化与制造业企业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陶江;中国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李佳佳;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福利分配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牛荣;陕西省农户借贷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春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芬;武汉城市圈金融排除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姜太鑫;我国金融排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许定富;GIS支持下小区域银行布局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肖卉;基于空间可达性分析的松滋市金融布局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晓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黄汶桥;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胡军;湖北省农村融资方式创新的法律路径探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丁璨;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沈颖妮;江苏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帆;太原市农村信用社网点的预测选址与规划[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霖;;我国金融排除空间差异的影响要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夏春秋;张帆;崔光建;;浅析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3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5 曾文,徐世文;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常规网络分析功能及相关算法[J];地球科学;1998年04期
6 田霖;;我国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7 何德旭;饶明;;金融排斥性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曾晓东;大学收费标准的确定:是成本计量问题还是价格管理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9 钟宇平,占盛丽;从公平视角看公立高校收费——成本回收理论在中国内地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0 李继峰;论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和收益[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修华;谭开通;;社会网络对农户正规机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方叶祥;朱柏青;李东波;;基于三态模型的企业车间能力可获性[J];系统工程;2012年02期
3 瑾;硫磺市场仍然供大于求[J];硫酸工业;2003年05期
4 秦捷;钟田丽;;银行规模、借贷技术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可获性——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0年33期
5 斯蒂芬·戴维斯;林璋瑚;黄志明;;国际银行业的扩张:是到了重新估价的时候了吗?[J];国际经济评论;1981年12期
6 鹿清华;朱青;何祚云;;我国生物柴油原料可获性及成本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10年09期
7 周月书;李桂安;杨军;;农村金融机构类型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08期
8 张兵;李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及农户信贷可获性研究——以江苏省村镇银行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9 卢亚娟;褚保金;;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可获性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宜兴市的调研[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10 易小兰;;农户正规贷款支付意愿水平、贷款可获性及其地区差异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侃侃;城市社区体系空间形成机制下的空间结构可获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丽香;银企关系紧密度与县域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7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7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