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不完全金融市

发布时间:2018-01-07 00:40

  本文关键词:不完全金融市场、海外资产结构与国际贸易 出处:《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不完全金融市场 海外资产组合 国际贸易


【摘要】:本文在动态不确定性模型分析框架下,分析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对一国居民消费、资产选择和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两国金融市场完全性的差异会导致在金融自由化的经济环境中,金融市场完全性低的国家由于有更多的预防性储蓄而出现贸易盈余,相应金融市场完全性高的国家出现贸易赤字。同时,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也深刻影响两国居民资产组合的选择,促使金融市场完全性高的国家"做多股权,做空债权",金融市场完全性低的国家"做空股权,做多债权",并导致资本从金融市场完全性低的国家主要以购买债券的形式流向金融市场完全性高的国家。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uncertainty model framework, analyzes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deepening of a country's residents consumption, the impact of asset selection and welfar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two countries will lead to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financial market of low countries due to more precautionary savings and trade surpluses, the corresponding financial market of countries with a high trade deficit.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residents of portfolio choice, the financial market of the high country "long equity, short debt, financial market of countries with low short equity long debt", and lead to the capital from the financial market of the low countries mainly to buy bonds to the financial market completely high count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南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上海财经大学211第三期项目;上海财经大学校级预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F831.5;F7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发展、国际贸易以及海外资产结构出现以下几个特征:(一)金融市场完全性的国别差异一国金融深化和自由化的程度是反映一国金融市场完全性最重要的指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经济及金融自由化和深化的程度越来越大。Men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自锋;张伯伟;王君;;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与全球经济失衡[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2 韩其恒;李俊青;;金融深化对个体行为及其福利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6期

3 李俊青;韩其恒;;不完全资本市场、预防性储蓄与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4 祝丹涛;;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5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6 李俊青;韩其恒;;不完全资本市场、国际贸易失衡与个体福利[J];世界经济;2010年09期

7 李俊青;;不完全资本市场与国际贸易赤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其恒;李俊青;;金融深化对个体行为及其福利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6期

2 沈军;;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来自中国的实证数据[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3 王达;项卫星;刘晓鑫;;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其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年01期

4 陆建明;李宏;朱学彬;;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基于创新与生产的垂直分工视角[J];当代财经;2011年01期

5 张红力;刘德伟;;东亚—北美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6 陈享光;袁辉;;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7 石巧荣;;中国债权国地位与国际投资调控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4期

8 姜凌;王晓辉;;全球失衡原因:基于“恒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与国际分工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9 刘钻石;张娟;;美国经常项目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9期

10 李晓;;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晓鑫;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于晨光;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熊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叔飞;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程仁杰;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经济合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唐嘉成;国际经济不平衡视角下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4 戴斯玮;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杨晓庆;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东峰;融资环境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7 赵利利;金融视角下的中美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姣波;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可持续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春喜;金融发展差异与中美经常项目失衡的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六堂,邹恒甫,叶海云;通货膨胀与社会福利损失[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8期

2 郑海青;;东亚消费风险分担的度量及潜在福利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9期

3 王自锋;张伯伟;王君;;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与全球经济失衡[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4 谢赤;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影响的理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2期

5 祝丹涛;;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失衡[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11期

6 王信;从国际视角看中国如何调整经常项目失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7 杜凤莲,刘文忻;失业救济金与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J];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8 祝丹涛;;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2期

9 王再文,李刚,李远富;混合型通货膨胀的生成路径及其社会福利成本[J];经济问题;2004年12期

10 陈利平;;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与消费攀比[J];经济学(季刊);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先礼;;中国银行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J];国际贸易;1983年03期

2 傅连康;国际价值转形问题初探[J];财经研究;1985年01期

3 吴健民;;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变化谈我国利用外资问题[J];国际贸易;1989年08期

4 ;补偿贸易[J];集团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5 郭仁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姚曾荫教授主编的《国际贸易概论》一书荣获“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教材特等奖”[J];国际贸易问题;1993年03期

6 罗丙志;;EDI——未来国际贸易的主体交易方式[J];未来与发展;1993年01期

7 赵高祥;EDI:国际贸易操作技术的一场革命[J];山东对外经贸;1994年04期

8 陈曦;;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9 ;EDI——国际贸易新技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0 郭德逊,,杨洪雁;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作用[J];河南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企业名录[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3 傅聪;;挑战、机遇、互动中的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法律制度[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4 张翠兰;;企业,是该重视标准化工作的时候了[A];福建省标准化协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蕾;吴国蔚;;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张二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7 李丽;;新的贸易壁垒——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A8000)[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8 叶寒萍;;技术法规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张伟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我国对策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黛妮;;浅析影响我国航运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7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一林;环境:国际贸易面临的新问题[N];国际商报;2001年

2 徐世文;聚焦国际贸易投资环境[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劲柏;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应对挑战[N];农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席萍;“添禄”:抢占绿色奥运市场先机[N];中国纺织报;2006年

5 黄玲玲;工程机械国际贸易摩擦风险需防范[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记者 董秋彤;我国企业面临严峻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见习记者  李坤;G海龙签署互担保协议[N];证券时报;2006年

8 本报评论员;展会为纺织国际贸易开辟捷径[N];中国纺织报;2007年

9 庆浩;满足世界需求,做好国际石材生意[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早报记者 张彩平;“人民币兑美元将保持稳定”[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晓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及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露西娜;来自国际贸易的技术外溢[D];复旦大学;2005年

3 寇亚明;全球供应链: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李相摂;中国、韩国、加拿大国际贸易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董银果;SPS措施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及中国遵从方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沈光明;绿色贸易措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7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吴君琦;基于国际贸易的中国竹产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钱晓英;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杜晓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炯;国际贸易与国际航运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2 李卫华;农场动物福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苏秀兰;绿色质量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徐蕾;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法律对策[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张爱新;绿色壁垒法律探析[D];山东大学;2005年

6 张玲;商标产品平行进口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余丽娟;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的贸易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王晓慧;地方质监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杜学辉;环境与贸易冲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郭海燕;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0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90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