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高科技企业控制权定价特征研究——基于知识—权力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14 06:18

  本文关键词:高科技企业控制权定价特征研究——基于知识—权力的视角 出处:《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科技企业 控制权交易 实际控制权


【摘要】:本文对2003-2009年我国191起控制权交易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权交易定价存在明显特征: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权价格相对低于其他非高科技公司的价格;并且,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权价格受到股权交易比例因素更强的负向影响作用。本文认为,知识在高科技企业中具有核心作用,由知识产生的权力使得知识拥有者实际上弱化了控制权股东的权力,从而降低了高科技企业控制权的价格。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企业的特殊行业属性亦是控制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之一,从而为认识企业控制权的定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191 control transaction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09.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ransaction pricing of control rights of high-tech companies: the price of control rights of high-tech companies is relative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non-high-tech companies; Moreover, the price of control rights of high-tech companies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proportional factors of equity trading. This paper argues that knowledg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power generated by knowledge actually weakens the power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Thus reducing the price of control right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special industry attributes of enterprises are also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ice of control rights. Thus,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control right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090461245)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基金(项目批准号:200903081)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批准号:2009GN013)
【分类号】:F276.44;F832.51
【正文快照】: 引言权力转移是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事件,企业权力转移的主要实现方式是控股股东的大宗股权的转让。大宗股权相对于股票市场价格的溢价体现出了控制权的价值。随着公司股票的公开发行,公司的所有权被分散到众多的小股东手中,股东按照持股比例获得相应的所有者收益。但是,公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叶康涛;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3年05期

2 徐信忠;黄张凯;刘寅;薛彤;;大宗股权定价的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3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高斯明;;浅析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陈晋平;中国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特征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程琳;;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探析——对高层管理者素质失衡和经济责任审计失效释解[J];北方经济;2006年04期

7 王鹏飞;;企业战略管理初探[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8 李爱勇;秦江萍;连艺菲;;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测度方法的相关研究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9 王秋菊;殷国鹏;;企业内团队社会网络与知识创造的理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程志超,张敏;基于知识的沟通方式有效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虹;;高校学报“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模式[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晓红;吴旭雷;;中小企业区域外部环境的评估与比较——基于11城市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施国庆;郑瑞强;;西部水电移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与防控[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屠巧平;;中国企业持续成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股权结构、控制权收益与控股股东行为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双金;;剩余控制权及其不同来源对公司治理的影响[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孙博;;管理学理论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引玉之砖[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胡虹;;高校学报的人本属性与组织管理[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施雪华;孙发锋;;行政战略的分析框架及其中国意义[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忠;陈勉;;控制性股东大宗股权协议转让中的控制权私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静;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晓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珏林;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尚亮;辽河油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竞争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许鑫;中信证券沈阳营业部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卫华;K公司商旅业务部营销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韩冰;振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婷;Partnering模式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赛;我国IPO定价效率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剑萍;强化理论在公共部门高层管理活动过程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行佳;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志诚,张翼;大宗股权转让和公司控制[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2 何小锋,王国强;买壳上市的成本效益分析[J];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3 刘彤;小股东权益与公司治理绩效改善——基于产权理论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2期

4 叶康涛;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3年05期

5 唐宗明,蒋位;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度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6 朱武祥,郭志江;股票市场对非流通股比例的价格反应——兼析释放非流通股对股市冲击效应及策略[J];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7 胡朝霞;中国股市弱式有效性研究[J];投资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嵘;兴办高科技企业 研制高新技术产品[J];特区经济;1994年12期

2 温元凯;;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机会[J];企业销售;1998年09期

3 韩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路径依赖及其调整[J];投资研究;1999年11期

4 杨云;培育风险资本市场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我国高科技企业成长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5 蒋晓荣;非公有制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年03期

6 林泽炎;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胜之策(下)[J];中外企业文化;2001年23期

7 蔡树选;试论高科技产业的生存环境[J];冶金丛刊;2001年06期

8 杨新华;办好高科技企业的诀窍是什么——成都地奥集团创业成功的启示[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年05期

9 邓卫华;;营销创新——高科技企业的助推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曾志浩;学习型组织与高科技企业的培训管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大北农集团[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靖烨;;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影响因素:基于高科技企业的视角[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袁锋;陈晓剑;严志勇;;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本的定性评估[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曹继玉;;中国航天高科技企业文化建设研究[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5 熊曙东;;技术标准战略与高新区企业标准工作研究[A];纪念第38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6 宁钟;何景风;;基于产业效应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绩效研究——对1999—2006年沪深两市的实证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7 李跃;;长沙市非公有制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与战略重点[A];民营经济研究论文选粹[C];2004年

8 郑军;;高科技正在“代人受过”[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9 周孝华;杨秀苔;杜俊涛;;核准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IPO定价模型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A];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红梅;北京将建风险资本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于海涛;三板或将实施分层模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本版编辑邋秦合舫 张雨;科技企业面临两难抉择[N];中国经营报;2007年

4 王进;龙头股份 与“创投神话”无关[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中国一航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高建设;航空高科技企业经营决策者胜任特征推导模型实证研究[N];中国航空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赖文忠 实习生 蔡畅灵;新大陆:民族高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N];福建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覃达;出口信用保险力助高科技产品出口[N];国际商报;2007年

8 德翰;北京高科技业薪酬报告出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吴苡婷;阶梯式孕育 造就科技弄潮儿[N];上海科技报;2007年

10 石海平、杨筱;金融机构开闸放水 四大渠道解渴科技企业[N];中国经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建明;基于实际控制权结构的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桂萍;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赵世阔;信息透明度与控制权私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汤少梁;高科技企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胥胤;企业控制权配置论[D];四川大学;2007年

6 吴博;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赵家新;高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丁;研发人员培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韩东安;高科技企业经营者财务监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曹学;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华;股票期权在高科技企业中的运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邹小荣;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程红蕾;人力资本与高科技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4 罗文凯;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张艳;高科技企业成长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史波;人力资本在高科技企业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郭马兵;高科技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黄晓华;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9 隋建华;我国高科技企业国际化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吴笑;关于在我国高科技企业科技人员中实施自助式薪酬方案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2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22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