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的经验研究
本文选题:制度 + 全要素生产率 ; 参考:《经济问题》2011年02期
【摘要】: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我国产权制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及政府的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状态空间模型和VAR模型的结果表明政府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产权制度对TFP的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对外开放度对TFP增长的时滞期较长,而金融发展对TFP有不利的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78 to 200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th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well as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The results of state space model and VAR model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government's influence on the economy, the effect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on the growth of TFP is the most obvious, the opening degree has a long time lag of TFP growth,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FP.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24;F121;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斌栋;王颖;;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2 黄先海,石东楠;对外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测度与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3 魏下海;;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与VAR方法[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董直庆;王林辉;;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J];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5 靳涛;;揭示“制度与增长关系之谜”的一个研究视角——基于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4)[J];经济学家;2007年05期
6 刘海英;张纯洪;;非国有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机理研究——来自VEC模型的新证据[J];经济学家;2007年06期
7 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8 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企业市场化、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J];世界经济;2006年06期
9 高宇明;齐中英;;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10 钟昌标;王林辉;董直庆;;制度内生化均衡过程和我国经济增长制度有效性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三良;;“国进民退”论:数据内外之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李雪芬;;路径依赖视角下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3 蒋波;邱长生;吴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健康水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4 刘兵;;中国首家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创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5 雍新琴;张安录;;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主体与对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6 韩立达;郝梦婷;;我国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困境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7 赵熠;;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视角审视政府问责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琴;高涣清;;依赖与突破——从X村委会选举分析村民投票行为的路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王传言;;交易费用范式下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周林彬;于凤瑞;;财产性收入与我国《物权法》的完善——一种法律经济分析的思路[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熊向宁;;转型期大城市边缘区规划机制建设途径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喻婷婷;;论我国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基于公共权力制约的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蒋关军;;西部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福华;赵普光;;人力资本产权视野中的高校人才柔性流动[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马红梅;;研究生奖学金改革的制度解[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9 梁波;刘玉照;王海英;;地方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变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10 陈合营;;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西安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目标问题研究[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何勇生;保险监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邵慰;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于丰恺;多元利益博弈下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障之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燕南;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结构优化与创新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杨松坤;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冯辉;论长株潭城市群排污权交易的障碍与法律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卢现祥;论我国市场化的“质”——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财贸经济;2001年10期
3 张屹山;董直庆;王林辉;;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企业剩余分配不均衡的权力解读——兼论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J];财贸经济;2005年12期
4 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2期
5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6 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7 林毅夫;姜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8 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9 金锡万;陈世菊;;技术进步的动态度量与分析探讨[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10 汤兵勇,宋家第;Solow增长速度模型中参数α、β的动态辨识[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晨旭;陈燕武;;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对海西经济区增长方式的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高宇明;齐中英;;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3 杨东亮;;中日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J];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04期
4 王欣;;FDI、知识溢出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方法和状态空间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5 佘雪锋;;浙江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贡献率关系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谢菲;尹宗成;;制度变迁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0—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7 陆晓佳;冉桂林;;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下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0期
8 刘婷;朱鸿伟;;制度变迁对广东工业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08期
9 张兴;杨晓丽;;我国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变——基于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高宇明;齐中英;;两种时变参数方法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雄锋;史晓辉;王蒙;;我国科技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德春;林丽;刘炳胜;;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杨淑君;;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流动性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杰;宋马林;;适度规模经营能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6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7 米健;罗其友;;城郊型马铃薯生产函数、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差异[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8 洪银兴;;全要素生产率和集约增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9 李雪松;娄峰;;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10 范金;严斌剑;梁洁;;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比较研究——以南京为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制度变量影响货币与物价[N];经济观察报;2010年
2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中国经济为何高增长?英媒另有高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热盼中国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型[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蔡f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应对“未富先老”[N];中国人口报;2011年
6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勇;从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7 胡鞍钢 郑京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何明显下降[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8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周其仁;关注价格变动不能忽视制度变量[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定军;挖掘人口红利的空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胡鞍钢;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N];中国证券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周立生;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衷路生;状态空间模型辨识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徐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威;我国原料奶生产演变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宝;中国信托公司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欣;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红涛;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重庆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淼;环境管制下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承宇;基于人力资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比较[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冬;金融中介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D];西北大学;2010年
6 魏海静;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唐袁;我国省际空间要素生产率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高国鹏;全要素生产率与内蒙古地区增长差异:1987-2007[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曾菊;泛珠三角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段晓庆;广东省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1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8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