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生货币供给政策的有效性:二元经济结构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内生货币 + 政策有效性 ; 参考:《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摘要】: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和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转型经济前提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环境,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货币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怎样,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应当怎样实施。文章在讨论转型时期货币内生和外生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结合中西部地区目前货币政策运行的实际,通过建立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借助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性的建议。
[Abstract]:The promotion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gradual elimination of the gap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have always been issues of concern to the government. In view of the premise of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 and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environ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hether monetary policy is effective, how monetary policy affect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what role monetary policy plays i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how monetary policy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money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ual economy in China, combines the reality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establishes a simple economic growth model.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help of data, and on this basi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22;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与疏通:一个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2 李运达;马草原;;信贷风险、资本金约束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3 崔建军;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4年02期
4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5 刘金全,刘志强;中国货币政策非中性——货币—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刘斌;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7 范从来,廖晓萍;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兆阳;试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廖国民;钟俊芳;;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二元经济的研究视角[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3 倪鹏翔;;从货币政策效应看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特点[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4 张琦;;在SVAR模型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5 费新;影响我国内外部均衡的政策实施环境[J];商业研究;2003年20期
6 卢文鹏;降息、赤字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空间[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7 叶蓁;;中国货币政策产业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8 黄飞鸣;从信用传导途径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9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国松;;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与需求内生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曙平;李平;;2007年前后中国货币政策问题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杰;基于机制转移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对称性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钟子明;中国“超额货币之迷”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叶兵;货币政策调节投资规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9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顾巧明;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泽淼;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2 祝开元;我国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变量相关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3 白雪莲;基于“阀值效应”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郑志峰;我国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邓阳;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1998-2009[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强;广义脉冲响应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徐进科;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涨动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红丽;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贾鑫海;中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有效性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2 李心丹,路林,傅浩;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研究[J];财贸经济;1999年08期
3 赵何敏;开放条件下货币供给可控性分析[J];财政研究;2001年03期
4 马一民;论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J];发展研究;2000年02期
5 高莉,樊卫东;中国股市资金流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6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7 林勇;对疏通微观经济主体传导货币政策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1期
8 崔建军;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4年02期
9 范从来;论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10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军;张峁;;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与发展趋势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0年15期
2 李佳;吴平勇;;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实证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陶群山;;基于二元经济结构视角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4 王海军;张峁;;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年05期
5 仉建涛;龚迎春;;河南省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及解除路径的构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陶群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J];经济前沿;2009年05期
7 黄绥彪;陈锐;;我国证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学术论坛;2007年04期
8 刘贻兴;唐贻定;;二元经济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分析——从农村地区的角度[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王秀丽;;陕西二元经济结构强化的约束效应分析[J];理论导刊;2006年11期
10 黄济生;罗海波;;日元升值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4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5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高小琼;;农民金融资产结构与选择取向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方虹;李沫;刘之彦;;绿色商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梅宗斌;对破解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考[N];泸州日报;2008年
2 赵庆国;“抗旱不值论”为二元经济结构敲响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货币政策更加独立[N];财经时报;2005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于力 郭凤琳 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松奇;货币政策下一步着力何处[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货币政策方略:由应急调控走向结构转换[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货币政策:内求趋稳 外寻自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记者 崔晓伟;年内货币政策六大取向[N];上海金融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扬;货币政策继续“稳”字当头[N];证券时报;2005年
9 经济学博士 傅勇;降息:货币政策再次引领救市政策潮[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伊歌;央行货币政策区别对待优化结构“保增长”[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2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4 高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新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肖才林;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胡月晓;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苏瑜;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胡振华;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陶骏;基于资产替代角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建勋;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秀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05年
5 钟俊芳;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刘旭;我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闫琳;基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李亚娟;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任郁芳;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文琳;中国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6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1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