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要素报酬、人口结构与中国居民储蓄
[Abstract]:Taking the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labor factor remuner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resident savings rate, and applies the data of China from 1978 to 2009 to analyze the labor factor compensation and the old people's maintenance ratio. The child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savings rate of Chinese residents are tested empiric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rapid increase of labor factor remuneration, the increase of the old people's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child's dependency ratio have led to the rising of China's savings rate si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F249.2;C924.2;F832.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2 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3 朱国林,范建勇,严燕;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绍东;;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关性[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裴春霞,孙世重;流动性限制与居民储蓄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3 刘兆博;;当代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4 孙烽,寿伟光;最优消费、经济增长与经常账户动态——从跨期角度对中国开放经济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1年05期
5 周好文,潘朝顺;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J];财经研究;2002年10期
6 朱战宇,吴冲锋,王承炜;开发个人退休账户市场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11期
7 宋健敏;公共年金制度的效果——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11期
8 魏杰,谭伟;从收入差别看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J];财贸经济;2003年06期
9 罗云毅;关于消费率调控的政策有效性分析[J];财政研究;2004年08期
10 袁志刚,冯俊,罗长远;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枚莲;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锦秀;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姚耀军;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5 施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的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光辉;国家综合负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赵建国;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 朱信凯;中国农户消费函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洪鹏;我国居民储蓄行为和居民储蓄存款规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吴慧楠;中国养老金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3 邹瑜;社保基金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4 吴华建;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张晓旭;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改革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6 杨爽;重庆市居民金融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宋宇;论居民收入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政策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2年
8 谢瑞巧;居民预期与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安福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性质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3年
10 行智国;中国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友宝,张越玲;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分析[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2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3 朱国林;消费理论最新发展动态[J];经济学动态;2002年04期
4 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5 张新泽,王毅;“存差”误解和贷款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6 李实,魏众,B.古斯塔夫森;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7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8 陈宗胜,周云波;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9 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10 赵扬,宋铮;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振峰;;目前人口结构下的两个差别[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6期
2 易富贤;;人口结构决定发展方向[J];商周刊;2011年19期
3 张蕾;王佳丽;;浙江省人口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4 陈树德;;人口结构定律及其应用[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9期
5 苏曦;;中国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与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6 魏小令;;内外兼修驭人潮——写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之际[J];市场观察;2011年07期
7 李楠;邵凯;王前进;;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8 陈景信;石开忠;;当代苗族人口发展状况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本刊编辑部;;人口与营销[J];市场观察;2011年07期
10 李亚军;;深圳市人口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何岑蕙;;中国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沈云标;;壮年佳构优质生育与家国人口小康生态[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王学萌;郝永红;黄登宇;;中国人口结构的灰色动态预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曹光杰;;临沂市人口发展与人力资源分析[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蒋琪琪;黄龙生;;临安市农业与非农户籍人口结构的统计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Ingalill Rahm Hallberg;;关注人口结构剧变社会中的高龄老年人(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曹景椿;;辽宁省在振兴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卢萍;;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态平衡[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何传启;;人口与现代化:以长江流域为例[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程伟;;试析建立首都大人口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邓晓青;提高人口素质 优化人口结构[N];咸阳日报;2005年
2 湖南师范大学人口学研究所 王翠绒 邹会聪;论科学人口结构观[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黄怀 实习生 林琳;改善人口结构 构建社会和谐[N];厦门日报;2010年
4 李红刚;人口、人口结构与国家安全[N];经济观察报;2010年
5 宋平 赵玉兰 宋珊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优化人口结构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1年
6 伍雪平;大朗优化人口结构经验值得推广[N];东莞日报;2011年
7 人口问题研究专家 易富贤;人口结构决定发展方向[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记者 卡拉;我市人口结构正处“红利”期[N];西宁晚报;2010年
9 孙虹 同煤集团晋华宫矿计生委;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N];大同日报;2010年
10 江德芳本报记者徐虹;我省人口结构一目了然[N];四川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邹达川;资产价格、资本流动与人口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汝良;江西人口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预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捷;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人口结构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凌鑫;广西钦州市人口结构现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斯琴其木格;内蒙古蒙古族人口结构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谢武贵;湖南人口结构均衡度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孙连营;青岛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青岛大学;2009年
6 陈颇;我国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社会人口结构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黄磊;人口结构对住宅需求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欧阳艳蓉;21世纪前期济南市人口结构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芦东;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谋文;清代湖南人口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2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2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