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生产活动与农户储蓄行为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2009 Citi-Peking University China Rural Financ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household savings behavior in China by using GMM estimation method. The empirical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household savings and savings rat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household income. Secondly,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structure is mainly reflecte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the ratio of children to labor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avings and savings rate of peasant households, the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avings rate of farmers, but i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avings rate of farmers. Both patient and elderly dimensions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ousehold savings and savings rate, that is, there is no strong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 Third, production activ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ousehold savings, but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avings rate of farmers,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farmers who are more inclined to save. Four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nearest financial institut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and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rural household savings and savings rat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ter-county differences. 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that liquidity constraints reinforce precautionary savings incentiv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经济系;
【分类号】:F832.22;F323.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勇;沈坤荣;;非农就业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2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3 高梦滔;毕岚岚;师慧丽;;持久收入与农户储蓄:基于八省微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4 谢勇;;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清华;卓建伟;;Civilian Loan Marke Needs Regu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exemplified by 3,331 farming households from Shanxi,Hubei,Henan,Jiangsu and Jilin Provinc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2 刘兆博;;当代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3 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5期
4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5 张振;乔娟;;收入不确定性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1年06期
6 黄宇;;我国城镇居民跨期消费行为演变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1期
7 朱劲松;;基于双重来源视角的辽宁省农村储蓄调查[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陈忠斌;蔡东汉;;总消费增长的路径选择——基于总消费分解的经验分析[J];发展经济学研究;2011年00期
9 宁满秀;潘丹;李晓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户预防性储蓄的挤出效应研究——基于CHNS数据的经验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俞松;;我国经济转型期消费需求难题的缓解路径:加大政府福利性支出[J];福建轻纺;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杨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郝东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邓春宁;基于不确定性预期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建军;农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兆博;中国农民教育与收入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王霞;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加双;扩大农民消费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龚攀峰;习惯形成下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敏;不确定性预期对西部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文君;海南省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实证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5 李海雅;中国经济转型风险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关联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6 包剑波;湖南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德波;调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余仁成;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9 潘瑶;不确定性因素对湖北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马世宏;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2 苏良军;何一峰;金赛男;;暂时收入真正影响消费吗?——来自中国农村居民面板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3 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管理世界;1997年05期
4 罗楚亮;李实;赵人伟;;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J];经济学家;2009年09期
5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6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7 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陈玉宇,邢春冰;农村工业化以及人力资本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J];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9 杨汝岱;朱诗娥;;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10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群,张爱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基于农户借贷行为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5年04期
2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10期
3 许玉龙;中国农户的困难与农村金融的支助——在第二次全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和扶贫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10期
4 刘小妹;;我国小额信贷模式的选择[J];企业导报;2010年04期
5 陈晶平;试论闽东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6 项云田 ,李国平;农民对农村金融有“六盼”[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7 何广文,冯兴元;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深化[J];中国乡镇企业;2004年04期
8 焦瑾璞,周诚君;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八大理论争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翟渊博;农村金融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6年12期
10 张书邦;农村金融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J];理论与改革;199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天;;浅谈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策略[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蕊;;我国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云;;共同开创农村金融新局面[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4 萧芍芳;;应对中国农村金融缺位的若干对策[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蔡力峰;;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加大力度优化广东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岳隆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彭力;邱林;吴霞;;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娟;邓晰隆;;我国农村金融要素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君生;;县域农村金融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经济学院 杨丽萍;农村金融须走出边缘化困境[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李培旺;关注农村金融“后边缘化”问题[N];金融时报;2008年
3 山东银监局局长 王进诚;农村金融:关键在于培育市场机制[N];人民日报;2006年
4 汤敏;农村金融,缺的是毛细血管[N];人民日报;2007年
5 王镇江;汇丰加速进军农村金融 至少6家村镇银行今年开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朱永新;解决农村金融缺位需要全新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姜长云;政府支持农村金融 由机构优先向功能优先过渡[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8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肖四如;小额农贷破解农村金融难题(五)[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田永胜;按农村金融需求特点改革农村金融体制[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刘华;农村金融变局:从墙缝“存”钱到持卡理财[N];成都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中国农户信用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卢文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付东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卞靖;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深层机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于晨光;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孟凡祥;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马立珍;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10 卢亚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峰;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俞佳佳;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3 高希武;论农村金融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邱美琴;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余涛;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文哲;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8 项笑君;基于功能观视角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吴海霞;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婷婷;吉林省拓展农村金融支持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5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36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