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金融控股公司的起点—银保合作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宋瑛;我国银保合作的内在特征和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03期
2 王勇;加入WTO后我国保险混业经营的动因与模式[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3 郭琳;;银行保险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论坛;2006年01期
4 杜莉,姜峥睿;美、日、澳金融策划业的发展与中国本土化发展设计[J];东北亚论坛;2004年01期
5 张志柏 ,田蓉;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考察和研究[J];当代财经;2001年05期
6 李林;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6期
7 杨霞;欧洲、亚洲银行保险的发展动因、模式及其启示[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栾培强;西方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其动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9 曾琴娜;个人理财业务──银行业务的潜在增长点[J];甘肃金融;2002年02期
10 于长福;混合式经营: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金融;2001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晓婷;我国银保合作现实意义的实证检验和理论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刘淑平;中国的银行保险模式创新与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曾欣;我国银行保险经营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万英;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李隆海;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立;中国金融监管协调运行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张新蕾;中国平安与中国保险业的经营史研究(1980-2009)[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0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75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