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银行业跨国扩张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17:15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银行业并购活动愈演愈烈,这种趋势引起了理论界极大的关注,并且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许多学者围绕银行业并购的背景、动因及绩效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但是,银行间的跨国并购只是银行业跨国扩张前期所采取的手段之一,而在后期更多的表现为业务规模的扩张。考虑到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际金融环境的诸多变化,宏观经济条件对跨国银行的相互渗透有着更深刻的影响。金融危机反映了金融体系资金紧张的局面,并在相关行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危机(Economy-wide Crises)。同时,由于金融危机,主要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外资进入的限制。这不仅为银行业的国际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且对已经落地生根的外国银行也增加了业务扩充的空间。本文将研究重心放在银行业跨国扩张的后期即业务规模扩张阶段,讨论银行的跨国经营突破进入壁垒之后,其业务扩展在多大程度上受宏观因素的影响。 据此,本文选择本国银行业在国外的业务规模以及外国银行业在本国的业务规模(业务规模用存贷规模之和来衡量)这个两个角度来探讨银行业的跨国扩张问题。 本文通过对21个国家(18个发达国家以及3个新兴市场国家)1995—2009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探讨人均GDP、经济增长速度、国内市场资本化程度、国内信贷占比、国内储蓄占比、通货膨胀、人口数量、对外出口规模等8个宏观经济变量与本国银行业对外扩张、外国银行业对本国的扩张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对本国银行业的跨国扩张以及外国银行业对本国的扩张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对本国银行系统对外扩张的作用要强于外国银行业对本国的扩张。一国国际贸易程度(用对外出口规模来衡量)对本国银行业的跨国扩张以及外国银行业对本国的扩张具有正相关关系,可见贸易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业的全球化发展。 本文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回顾银行业跨国经营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归纳已有文献对一国银行业进行跨国扩张的动因以及影响因素的主要观点。第三章理论分析各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业进行跨国扩张的影响作用。第四章采用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21个国家,1995-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观察一国宏观经济变量在本国银行业跨国扩张以及外国银行业对本国的扩张两种情况下的影响作用。第五章总结本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论。探讨对中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对象的选择及后期业务扩展的决策可能具有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3;F224
【图文】:

美国银行,业务规模,外业,系统对


国、英国)、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巴西)为例,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由图4.1可以得出,1995一2007期间,美国银行系统在国外的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张,且扩张速度处在较高水平;国外银行在美国的业务规模也是不断增加的,与美国银行系统对外业务规模相比,规模相对较低。2007一2009期间无论是美国银行系统对外业务规模,还是外国银行在美国的业务规模均出现了下滑,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直接的原因。由图4.2可以得出,1995一2009期间美国人均GDP处在增长阶段,但增长幅度较小

宏观经济指标,美国


是美国银行系统对外业务规模,还是外国银行在美国的业务规模均出现了下滑,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直接的原因。由图4.2可以得出,1995一2009期间美国人均GDP处在增长阶段,但增长幅度较小,且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下滑。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处在较稳定水平,大约3%。1995一2009期间美国国内信贷占GDP比重不断增加,且处在较高水平,对经济的贡献度较高,与此对应的国内储蓄占GDP的比重非常低,大约巧%。1995一2009期间美国对外出口不断增加

英国银行业,业务规模


现出一定的协同趋势;与经济增长速度、市场资本化程度、通货膨胀的关系不太明确。英国的状况在一些方面与美国相似。由图4.3可以得出,1995一2007期间英国银行系统在国外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张,且扩张速度处在较高水平;国外银行在英国的业务规模也是不断增加的,不过规模相对较低。2007一2009期间无论是英国银行系统对外业务规模还是外国银行在英国的业务规模均出现了下滑,这一,图形中标注的各指标均为简称,具体释义详见本文4.2.1模型设定与变量部分l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卓锋;伍装;;国际银行业并购特征与动因分析[J];银行家;2008年01期

2 王保忠;银行并购微观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5期

3 占硕;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风险研究——控制权租金引发的股权转移和效率损失[J];财经研究;2005年01期

4 周力扬;武康平;;跨国银行介入后与东道国银行竞争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0期

5 王果;;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的模式及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7期

6 范小云,李泽广;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创值悖论:经验解释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7 马君潞,满新程;国外金融机构跨国并购的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银行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8 葛兆强;银行并购、商业银行成长与我国银行业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9 李石凯;欧洲银行购并美国银行:原因分析与结果预期[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4期

10 姜晏;欧洲银行跨境并购的现状与前景——兼评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兼并德国HVB[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南;金融业跨国并购动因、效率与运营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王果;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川;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理论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赵晓斌;我国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4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774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