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1:24
   2007年农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国家再次将服务“三农”的重任与使命赋予农业银行,将农业银行定位为一家“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因此,自2007年以来,农业银行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路径和产品,其中农户小额贷款成为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特色产品和标志性工程,能否做好、做大取得可持续发展,既是农业银行能否实现为“三农”长远服务的体现,也是农业银行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小额信贷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商业化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通过对国内外在该方向研究现状的分析,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和国外小额信贷实践经验的介绍。本章首先对小额信贷的定义、目标及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国内外小额信贷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揭示了国外成功实践经验及发展启示。第三章是对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组织管理体系及发展模式的研究。本章通过对农业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小额信贷的特征及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孟加拉乡村银行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完善办法。第四章主要通过对影响农户小额贷款定价因素的分析,对农户小额贷款定价方法及模式进行了探讨。第五章主要是研究了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控制问题。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2.4
【部分图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贫困农户,农户小额贷款,资料来源


各类农户小额贷款占比情况(资料来源:根据韩红(2008)整理‘引

组织结构图,孟加拉,组织结构图


心心乡村中心 心图2一3孟加拉乡村银行组织结构图2.4.3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政策(1)贷款对象:乡村银行的贷款对象为穷人,贷款申请人家里拥有不超过半英亩或财产不超过价值等于1英亩土地的农户,每户只限一人。(2)贷款用途:乡村银行贷款仅资助生产项目,特别是非粮食生产的各类小手工业项目或副业项目。其中2/3以上是小加工工业和小型贸易活动。(3)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每周等额偿还,每次偿还贷款的2%,到期连利息一并还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灵活贷款”,在借贷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可延长贷款期限、减少还款频次等,使贷款条款更符合借款人的经济现实。但贷款转入“灵活贷款”后,借款人申请新贷款时会受到一些苛刻的限制性条款约束。(4)贷款利率:乡镇银行实行高息政策,乡村银行总部把款发到分行营业所并收取10%的利息,分行营业所贷给农户则收取20%的利息。(5)贷款方式:由5个借款人组成一个小组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业务,县域,二级分行


图3一1:中国农业银行组织架构图33.2信贷审批体系农业银行根据“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对分支机构审批人的转授权,适度下沉信贷业务审批层次,使决策更贴近市场和客户。对农户小额贷款实行县域独立审批人审批制度,独立审批人实行分级认定和管理,统一选拔聘用,定期考核轮换。独立审批人资格由一级分行统一通过考试认定,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由二级分行根据每个县域的信贷业务规模和客户数量确定派驻人员和级别,县域独立审批人归二级分行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同时,对业务量大、客户多、符合条件的县域支行,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可以设立信贷业务审查审批中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熊德平;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2 曹清山,邹玉霞,王劲松;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和模型设计[J];金融论坛;2005年02期

3 石俊志;;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4 熊学萍;易法海;;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表现、成因与应对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5 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02期

6 杨大楷;郭春红;;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困境与出路[J];上海金融;2007年03期

7 王卓;;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及其需求弹性[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梅;小额信贷产品设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冯晓伟;基于RAROC模型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4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34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