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对福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部分图文】:
福建凭借地理优势和中央赋闽的特殊政策,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台资,而且台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图1显示了近20年来福建实际利用台资的水平, 1991年,福建实际利用台资的金额仅57 455·8万元人民币,到了2008年这个数据上升到了1 038 987万元,增长了24倍。当然这期间也发生过较大的波动,福建实际利用台资在1998年达到930 438万元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00年下降到404 466万元,下降幅度大于50%
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台资为主参与投资发展的电子、机械等行业,已成为福建省的重要产业,并且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发展迅速,产业集聚凸显。同样,近年来,福建内资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扩大,如图2所示, 1990年福建内资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732. 34元/人,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个数据上涨到了108591元/人,福建内资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否与台湾对福建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关呢?下文将用计量的方法进行检验。单位:万元图1 1990-2008年福建实际利用台资额 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省外经贸厅数据整理所得单位:元/人图2 1990-2008年福建内资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1991-2009整理所得 二、数据说明和实证分析(一)数据说明由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本文选取内资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替代变量用NZ表示,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1991-2009。除了外商投资外,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的技术水平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2 吴德进;;台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工业增长的影响——以福建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8年06期
3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年12期
4 孙文杰;沈坤荣;;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7年11期
5 秦晓钟;浅析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特征[J];投资研究;1998年04期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军;;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赵发谦;左柏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3 杨阳;姚利民;;技术差距对FDI技术溢出影响的门槛回归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4 禄雪焕;;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赵瑾璐;潘志恒;;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何春燕,钟慧中;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提升策略[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7 王婷;周立新;;FDI与重庆市内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8 李成刚;严志辉;孙旭东;;不同来源FDI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地区与行业层面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陈羽;;市场竞争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10 姜瑾;朱桂龙;;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1 刘正良;刘厚俊;;人力资本门槛与 FDI 效应吸收——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检验[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梅洪常;邓雪芬;;FDI与自主创新:基于重庆地区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韩燕;曾令波;;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4 甄丽明;唐清泉;;管理层风险偏爱、报酬激励与企业R&D投入——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成刚;吴涛;;技术创新投入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我国大中型制造业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正良;桑光淇;;中国人力资本影响FDI效应吸收的区域差异[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畅;;自主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门槛效应[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10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赵燕;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FDI溢出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徐建荣;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王剑武;我国地区FDI吸收能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蒋雪根;上海市制造业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雷;上海信息产业中的FDI技术转移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程培X=;FDI对国内投资挤出(入)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刘舜佳;基于后向关联分析的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萃;“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斌;新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2 林慧;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马俊;自主创新型武汉地区的建设途径[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赵俊;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5 吴雷;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效应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冀建坤;FDI对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韩兴棒;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张洋;外溢风险下中外合资技术研发的决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杨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朱瑞微;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瑾;朱桂龙;;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2 童书兴;论引进技术与我国利用外资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07期
3 李萍;进一步提高我国利用外资实效性的思考——注重发挥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2期
4 胡祖六;关于中国引进外资的三大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5 王飞;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吗?[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6 祝年贵;西方招商引资相关理论评述[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3期
7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8 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年12期
9 陈国宏,郑绍濂,桑赓陶;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0年03期
10 崔云全,乔方亮;对新形势下外资并购的深度解析[J];山东经济;2004年06期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治中;从财政收支看我区工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效果[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3期
2 肖枫;国营工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势在必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3 朱开颐 ,恽魁龙;《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学习提纲(一)[J];上海会计;1980年01期
4 朱开颐 ,恽魁龙;《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学习提纲(二)[J];上海会计;1980年02期
5 朱开颐 ,恽魁龙;《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学习提纲(三)[J];上海会计;1980年03期
6 朱侃如;印染工业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探讨[J];上海会计;1980年06期
7 常文博 ,宣枫 ,张所宁;关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几个问题的研究[J];税务与经济;1980年04期
8 杜英斌;关于如何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果问题的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9 ;为四化多做贡献 加速发展热作生产[J];福建热作科技;1980年01期
10 承谊 ,新民;兰州市集体所有制工业的调查[J];兰州学刊;1980年02期
1 颜忠诚;;鼠类形态特征与体表寄生虫群落之间关系的比较分析[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罗恭和;吴孝娴;;21世纪福建水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陈收;吴启芳;;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率实证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4 陆静;;运用随机控制准则进行证券投资[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高立新;张爱文;;证券投资中的单复利比较与应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吴慈生;李兴国;汪传雷;;经济发展中的区际差异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7 宝音朝克图;刘占林;;工业企业中应用投入产出技术及其效果的评价[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何玲;刘长标;;中国股市价量关系的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钱法文;侯韵秋;周冬良;储照源;;福建沿海越冬黑嘴鸥调查[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林继华;吴进贤;;福建地震科学技术展望——建设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1 沐昌根;芜湖市在调整中提速增效[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王孜;福建省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安全诞生[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陈清清 李卫玲;中国会计教授走向实证研究[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干胜道 钟朝宏 李文英;跨世纪的财务新思考[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特约记者 郑世俊;自己的形象自己树[N];中国船舶报;2000年
6 雷宇明;福建工商系统全面开展效能建设[N];中国工商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王自强 詹宏超 冯秀华;福建汽车业:有戏[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8 记者 王自强 通讯员 郑世俊;福州机电产品出口战略发展喜人[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9 ;福建利用外资结构日趋合理[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10 李长仁;环保型建筑防水涂料将推广[N];中国化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开位;企业经营者知识资本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2 周国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3 宋文兵;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峰;环保投资优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葛亮;福建省鸡沙氏住白虫病的病原学、病理学及流行学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1年
6 韩高年;颂诗的起源与流变——三代诗歌主流的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邹功达;中国A股与B股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谢家智;区域资金配置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武博;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10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廷;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动力分析——动因、目标、运行与对策[D];东南大学;1990年
2 余洁;旅游饭店牌产品战略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熊莹;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实证研究——兼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王勇;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王红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6 杨瑞艳;转型时期广东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7 黄运生;《案例》:××集团公司——利用资产重组摆脱困境[D];暨南大学;2000年
8 薛旗;工业企业潜在科技需求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李宁;工业企业科技需求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10 徐顺长;榕城饲料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835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3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