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00:29
   货币政策传导决定了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真实效应。尽管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证上对该问题讨论颇多,也得出了一些共同性的结论,但货币政策传导的相关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探讨。现有文献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量化研究多采用了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等计量手段,研究目标也主要是检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存在性,而没有分析货币政策通过该渠道是如何作用于产出等实际经济。此外,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共识多是基于西方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达成的,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阶段,经济环境的不同导致现有货币政策传导的研究结论未必可以直接用来指导中国的货币政策实施。在此背景下,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不仅具有检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意义,而且探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具体途径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实施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新凯恩斯主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采用贝叶斯和极大似然方法估计了线性DSGE模型的结构参数,并结合脉冲响应图和DSGE模型的行为方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传导途径,探讨了GDP总构成中的消费和投资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相对作用。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有意义的结论: 第一,外生随机扰动的光滑估计以及基于反事实仿真的观测变量拟合值与其实际值的比较说明,本文所构建的DSGE模型成功地描述了中国的经济现实,结合脉冲响应图动态地刻画出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具体传导途径,因而用来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是适宜的。 第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消费和投资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投资在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等货币政策冲击的传导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消费的传导作用相对较小。 第三,真实经济往往会遭受多种冲击,为了使模型更好地拟合我国的经济现实,除了货币政策冲击,本文的DSGE模型将消费偏好、投资调整成本、价格加成、工资加成、技术以及货币需求等随机扰动纳入了模型的分析框架。实证结果表明,除了消费偏好冲击情形,消费主导了该冲击的传导,其他冲击都是主要通过投资而传导的,消费的传导作用较小。 第四,在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备受批评的背景下,本文第四章在修订的泰勒规则下考察了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外生随机扰动通过利率对消费、投资并进而对产出产生影响,且修订的泰勒规则的参数估计都是显著的,因而说明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文运用结构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传导途径,而非仅仅检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存在性,这是对现有研究的一个丰富。 第二,检验了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我国经济问题的适用性,特别是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适用性。 第三,研究结论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实证结果表明,投资主导了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消费的作用较小。其政策意义是,改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需要从扩大消费需求着手。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24;F822.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
    1.4 主要创新点
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求解、估计
    2.1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简介
    2.2 非线性DSGE模型的线性化
    2.3 线性DSGE模型的数值求解(BK方法)
    2.4 DSGE模型的估计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供应量传导实证研究
    3.1 引言
    3.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构建
    3.3 数据和模型估计
    3.4 DSGE模型适用性分析
    3.5 外生冲击传导的脉冲响应分析
    3.6 结论
4 基于DSGE模型的利率传导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构建
    4.3 数据和模型估计
    4.4 DSGE模型适用性分析
    4.5 外生冲击传导的脉冲响应分析
    4.6 结论
5 信贷、货币供应量传导实证研究
    5.1 文献综述
    5.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构建
    5.3 数据和模型估计
    5.4 DSGE模型适用性分析
    5.5 外生冲击传导的脉冲响应分析
    5.6 结论
6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参数估计及反事实仿真程序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鹏;鄢莉莉;;银行体系、技术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3期

2 鄢莉莉;;金融中介效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6期

3 刘继广;沈志群;;论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J];金融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郑南源;应千凡;易振华;焦琦斌;游碧芙;胡莹;;社会融资总量调控机制与政策[J];浙江金融;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建强;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艾瑶;金融摩擦、银行存贷与经济周期[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亮;金融加速器视角下货币政策冲击的产出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芳芳;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平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5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35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