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碳排放权配额存储与借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8:04
   目前,我国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过量的碳排放量不仅压制了我国经济增长潜力,而且严重损害了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面对严峻的环境压力,单靠行政手段来解决已无法实现预期的减排目标,必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中国的建立。本文从跨期交易的角度对碳排放权配额(简称碳配额)存储与借贷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介绍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对其内涵与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外部性理论、科斯产权交易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其次,从中国碳配额交易市场的现状出发,运用宏、微观及博弈论的理论工具,分析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动因。再次,构建碳配额存储机制、借贷机制、碳息机制和监管机制。通过分析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原因及流程,构建碳配额存储与借贷机制;明确碳息与碳息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从供求的角度出发,构建可贷碳配额市场的供求模型,提出影响碳息的主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通过构建碳配额存储与借贷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出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监管机制。最后,在前几部分探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圳碳配额托管机制的分析,结合中国实际尝试构建“碳配额银行”,并对其内涵、构成与功能、主要业务类型和风险控制与监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碳配额存储与借贷具有现实可行性,并且能稳定碳配额价格,减少碳配额交易成本,但在推行过程中应该根据碳配额交易市场的发展程度选择恰当的依托方式。
【学位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X196;F83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动态小结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概述
        2.1.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
        2.1.2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内涵
    2.2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经济学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科斯产权交易理论
    2.3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金融学基础
        2.3.1 金融中介理论
        2.3.2 可贷资金理论
第三章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动因分析
    3.1 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3.1.1 我国碳排放现状
        3.1.2 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1.3 我国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3.2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可行性与作用分析
        3.2.1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微观可行性分析
        3.2.2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宏观可行性分析
        3.2.3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作用分析
    3.3 博弈视角下进行碳配额存储的内在驱动力
        3.3.1 博弈关系分析
        3.3.2 模型建立与求解
        3.3.3 模型分析
第四章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机制分析
    4.1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机制
        4.1.1 碳配额存储机制
        4.1.2 碳配额借贷机制
    4.2 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碳息机制
        4.2.1 碳息与碳息率的确定
        4.2.2 碳息的影响因素
    4.3 博弈视角下碳配额存储与借贷的监管机制
        4.3.1 碳配额存储方与碳配额存贷机构之间的博弈
        4.3.2 碳配额借贷方与碳配额存贷机构之间的博弈
        4.3.3 碳配额存贷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第五章 关于“碳配额银行”的构思
    5.1 碳配额银行的内涵
    5.2 碳配额银行的构成与功能
        5.2.1 碳配额银行的基本构成
        5.2.2 碳配额银行的组织结构
        5.2.3 碳配额银行的功能
    5.3 碳配额银行的主要业务类型
        5.3.1 碳配额银行的存储业务
        5.3.2 碳配额银行的借贷业务
        5.3.3 碳配额银行的商业性市场交易业务
        5.3.4 碳配额银行的政策性经营业务
    5.4 碳配额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监管
        5.4.1 碳配额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
        5.4.2 碳配额银行的风险监管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王加平;;碳权配额存储与借贷研究述评[J];海南金融;2015年10期

2 宋丽颖;李亚冬;;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完善[J];学术交流;2015年04期

3 尚洁;;发展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思考——基于产权交易理论[J];生产力研究;2014年09期

4 杨永杰;;碳排放的外部性理论和内部化路径[J];生产力研究;2013年12期

5 朱晔;;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趋势的数量分析和复杂适应性理解[J];生产力研究;2013年07期

6 叶斌;;EU-ETS三阶段配额分配机制演进机理[J];开放导报;2013年03期

7 谢伟;;完善中国碳排放交易立法——兼评欧盟碳排放交易立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7期

8 梅德文;;全国碳市场构想[J];中国投资;2013年02期

9 相震;;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环境;2012年03期

10 刘永新;;金融中介理论的演化及其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J];经济视角;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霖;利率波动的传递及中美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8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88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