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05:33
当前我国进入到了脱贫攻坚的最终决胜阶段,但是随着脱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剩余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脱贫难度不断加大,甚至部分人群存在返贫现象。为此,建立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趋于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能够破解传统普惠金融中的发展瓶颈,具有覆盖广、成本低、效率高、风险易控等优势,为金融扶贫提供新方法、新思路。通过数字技术能够将金融服务以更低成本覆盖到更多贫困偏远地区,且在扶贫资金的投向与使用上也将更加精准,有利于帮助贫困群体实现永久性自主脱贫。因此,本文从数字化的角度入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本文在对相关文献以及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对数字普惠金融扶贫优势以及具体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选取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系统GMM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减缓,二者显著正相关,且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收入...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规模(万亿元)
25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与技术优势,已经将支付业务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方面,成为当下支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支付模式不断转型创新。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也呈显著增长趋势,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不断颠覆着传统的支付方式,促使支付手段呈现多元化格局,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动力量。图3-2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交易规模仅为24.72万亿元,而2018年则达到208.0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70%。从使用频次来看,2018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支付业务5306.1亿笔,远高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理电子支付业务笔数1751.92亿笔①,可以看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子支付相比,第三方网络支付更能满足人们日常高频小额的支付需求。图3-2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规模(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3.1.2.2网络借贷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授信成本较高,使得一部分人群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而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度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以及风险控制成本,从而降低了授信的整体成本,使中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目前,我国提供网络借贷的服务商主要包括商业银行、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及综合性互联网金融平台等,网络信贷主要为难以从传统渠道获取信贷支持的个人以及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更具普惠性质。相较传统的信贷模式,网络借贷依赖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够有效缓解出借方与①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
28激发了民众的理财意识。截止2018年年底,余额宝用户数已突破6亿,基金交易用户超过6000万,开创了全民理财的盛况。余额宝理财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使理财市场上各种类似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各大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互联网理财产品开发队伍之中。诸如腾讯的微信理财通、百度的百度百赚以及京东的京东小金库等等。同时,各大银行也同基金公司进行合作,推出了一大批“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盈”、民生银行的“如意宝”、兴业银行的“兴业宝”和“掌柜钱包”等等。商业银行推出的“宝宝类”产品,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在互联网理财市场上同样占到了一定的份额。这类互联网小额理财产品的面世,拓宽了大众的理财渠道,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普惠性质,推动我国理财市场朝向多元化发展。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促使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逐年上升。由图3-3,2018年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1.51亿人,同比增长17.5%,网民使用率为18.3%,较2017年同期增长1.6个百分点。图3-3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统计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1.2.4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保险销售由线下转移至线上,简化投保、理赔等业务流程,有效降低了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成本,促进保险产品保险费率的降低,使保险购买者受益,从而促使保险产品更加普惠。同时,新型互联网保险机构的参与,不仅促使保险市场朝向多元化发展,更是催生了许多小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理论逻辑、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J]. 董玉峰,陈俊兴,杜崇东. 南方金融. 2020(02)
[2]中国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贫效应研究[J]. 黄敦平,徐馨荷,方建. 人口学刊. 2019(03)
[3]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J]. 龚沁宜,成学真. 甘肃社会科学. 2018(06)
[4]普惠金融数字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J]. 陈啸,陈鑫. 商业研究. 2018(08)
[5]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 黄益平,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8(04)
[6]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J]. 潘锡泉. 当代经济管理. 2018(10)
[7]普惠金融的中国之路[J]. 焦瑾璞. 清华金融评论. 2018(02)
[8]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邱兆祥,向晓建.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8(01)
[9]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邵汉华,王凯月.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7(06)
[10]普惠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基于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J]. 魏丽莉,李佩佩. 工业技术经济. 2017(10)
博士论文
[1]我国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理论与实证[D]. 崔艳娟.东北财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实证研究[D]. 牛余斌.山东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52754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规模(万亿元)
25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与技术优势,已经将支付业务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方面,成为当下支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支付模式不断转型创新。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也呈显著增长趋势,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不断颠覆着传统的支付方式,促使支付手段呈现多元化格局,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动力量。图3-2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交易规模仅为24.72万亿元,而2018年则达到208.0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70%。从使用频次来看,2018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支付业务5306.1亿笔,远高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理电子支付业务笔数1751.92亿笔①,可以看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子支付相比,第三方网络支付更能满足人们日常高频小额的支付需求。图3-2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规模(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3.1.2.2网络借贷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授信成本较高,使得一部分人群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而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度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以及风险控制成本,从而降低了授信的整体成本,使中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目前,我国提供网络借贷的服务商主要包括商业银行、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及综合性互联网金融平台等,网络信贷主要为难以从传统渠道获取信贷支持的个人以及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更具普惠性质。相较传统的信贷模式,网络借贷依赖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够有效缓解出借方与①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
28激发了民众的理财意识。截止2018年年底,余额宝用户数已突破6亿,基金交易用户超过6000万,开创了全民理财的盛况。余额宝理财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使理财市场上各种类似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各大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互联网理财产品开发队伍之中。诸如腾讯的微信理财通、百度的百度百赚以及京东的京东小金库等等。同时,各大银行也同基金公司进行合作,推出了一大批“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盈”、民生银行的“如意宝”、兴业银行的“兴业宝”和“掌柜钱包”等等。商业银行推出的“宝宝类”产品,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在互联网理财市场上同样占到了一定的份额。这类互联网小额理财产品的面世,拓宽了大众的理财渠道,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普惠性质,推动我国理财市场朝向多元化发展。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促使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逐年上升。由图3-3,2018年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1.51亿人,同比增长17.5%,网民使用率为18.3%,较2017年同期增长1.6个百分点。图3-3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统计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1.2.4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保险销售由线下转移至线上,简化投保、理赔等业务流程,有效降低了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成本,促进保险产品保险费率的降低,使保险购买者受益,从而促使保险产品更加普惠。同时,新型互联网保险机构的参与,不仅促使保险市场朝向多元化发展,更是催生了许多小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理论逻辑、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J]. 董玉峰,陈俊兴,杜崇东. 南方金融. 2020(02)
[2]中国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贫效应研究[J]. 黄敦平,徐馨荷,方建. 人口学刊. 2019(03)
[3]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J]. 龚沁宜,成学真. 甘肃社会科学. 2018(06)
[4]普惠金融数字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J]. 陈啸,陈鑫. 商业研究. 2018(08)
[5]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 黄益平,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8(04)
[6]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J]. 潘锡泉. 当代经济管理. 2018(10)
[7]普惠金融的中国之路[J]. 焦瑾璞. 清华金融评论. 2018(02)
[8]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邱兆祥,向晓建.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8(01)
[9]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邵汉华,王凯月.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7(06)
[10]普惠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基于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J]. 魏丽莉,李佩佩. 工业技术经济. 2017(10)
博士论文
[1]我国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理论与实证[D]. 崔艳娟.东北财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实证研究[D]. 牛余斌.山东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52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95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