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08:4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三方支付普及率迅速提高,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日益加深。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匹配后样本重新回归、似不相关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第三方支付显著地促进了家庭消费总量的提高,提高了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2)第三方支付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网络购物倾向、提升信任家庭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助力于家庭消费升级;(3)随着消费层次的提高,第三方支付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就不同消费类型而言,第三方支付显著提升文教娱乐支出占比、交通通讯支出占比、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比、衣着支出占比,从而拉升消费升级、提高消费支出;(4)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群体异质性,在消费总量方面,第三方支付的使用对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以及中西部家庭消费总支出的影响更明显;在消费结构方面,第三方支付的使用对城镇家庭、高收入家庭以及东部家庭的消费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建议,即推...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和增长率5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约为123.3万亿元6,同比增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图1.2研究流程及方法图1.2.2研究方法(1)OLS回归、二阶段最小二乘法用理论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难以准确说明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采用OLS定量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文章还利用社区内除自身以外其他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家庭比例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工具变量进行IV估计,进一步证实了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因果效应。同时,控制其他变量,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依次加入第三方支付与流动性约束交互项、网络购物倾向交互项和社会信任交互项,探讨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流动性机制、网络购物倾向以及社会信任机制。(2)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匹配后样本重新回归等稳健性检验为尽可能的克服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由表3.3可知,现金支付在中国居民家庭购物方式中地位突出,占家庭总样本的97.21%。其次是移动客户端支付28.43%,随后是银行卡支付24.10%,最后是电脑支付11.11%。其中第三方支付包括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客户端支付,占比39.54%,由此可见中国家庭对第三方支付的接受程度较高。为了呈现不同地区第三方支付的使用情况,运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家庭第三方支付的使用情况,如图3.1所示。图3.1家庭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地区分布图由图3.1可知,东部地区家庭的第三方支付使用比例最高。其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盛福建盛广东省家庭的第三方支付使用占比超过38%,高于全国其他省市。辽宁盛江苏盛山东省以及海南省中,家庭使用第三方支付占比均超过24%。中西部地区的各个省市中,家庭第三方支付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其中,云南省占比最低16.38%,陕西省占比最高29.02%。这说明第三方支付使用情况存在地域差异,可能受到当地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多个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3.5实证设计(1)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影响的基准回归分析本文构建OLS模型定量分析第三方支付对消费总支出和结构的影响,CHFS已经对缺失数据进行了插值处理。模型设定为:iiiiXPaymentconsumptotal210_(1)iiiiXPaymentconstr21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年龄结构与家庭消费选择——基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新探讨[J]. 石芳. 商业经济研究. 2020(04)
[2]移动支付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 裴辉儒,胡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20(01)
[3]社会资本、消费行为选择与消费升级——基于CFPS(2016)的实证检验[J]. 秦海林,高軼玮. 消费经济. 2019(06)
[4]越负债,越消费?——住房债务与一般债务对家庭消费的影响[J]. 张雅淋,孙聪,姚玲珍. 经济管理. 2019(12)
[5]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与趋同——基于强度与因素视角的分析[J]. 孙皓,宋平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12)
[6]收入差距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J]. 李书宇,赵昕东. 调研世界. 2019(11)
[7]我国人口结构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J]. 李树生,李海娟.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6)
[8]移动支付促进家庭医疗健康消费支出了吗?[J]. 韩永,李成明. 金融与经济. 2019(09)
[9]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 谢太峰,刘科.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10)
[10]第三方支付对消费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 刘宇轩,周淑媛.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5)
博士论文
[1]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D]. 李爱梅.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3914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和增长率5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约为123.3万亿元6,同比增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图1.2研究流程及方法图1.2.2研究方法(1)OLS回归、二阶段最小二乘法用理论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难以准确说明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采用OLS定量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文章还利用社区内除自身以外其他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家庭比例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工具变量进行IV估计,进一步证实了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因果效应。同时,控制其他变量,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依次加入第三方支付与流动性约束交互项、网络购物倾向交互项和社会信任交互项,探讨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流动性机制、网络购物倾向以及社会信任机制。(2)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匹配后样本重新回归等稳健性检验为尽可能的克服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由表3.3可知,现金支付在中国居民家庭购物方式中地位突出,占家庭总样本的97.21%。其次是移动客户端支付28.43%,随后是银行卡支付24.10%,最后是电脑支付11.11%。其中第三方支付包括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客户端支付,占比39.54%,由此可见中国家庭对第三方支付的接受程度较高。为了呈现不同地区第三方支付的使用情况,运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家庭第三方支付的使用情况,如图3.1所示。图3.1家庭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地区分布图由图3.1可知,东部地区家庭的第三方支付使用比例最高。其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盛福建盛广东省家庭的第三方支付使用占比超过38%,高于全国其他省市。辽宁盛江苏盛山东省以及海南省中,家庭使用第三方支付占比均超过24%。中西部地区的各个省市中,家庭第三方支付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其中,云南省占比最低16.38%,陕西省占比最高29.02%。这说明第三方支付使用情况存在地域差异,可能受到当地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多个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3.5实证设计(1)第三方支付对家庭消费影响的基准回归分析本文构建OLS模型定量分析第三方支付对消费总支出和结构的影响,CHFS已经对缺失数据进行了插值处理。模型设定为:iiiiXPaymentconsumptotal210_(1)iiiiXPaymentconstr21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年龄结构与家庭消费选择——基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新探讨[J]. 石芳. 商业经济研究. 2020(04)
[2]移动支付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 裴辉儒,胡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20(01)
[3]社会资本、消费行为选择与消费升级——基于CFPS(2016)的实证检验[J]. 秦海林,高軼玮. 消费经济. 2019(06)
[4]越负债,越消费?——住房债务与一般债务对家庭消费的影响[J]. 张雅淋,孙聪,姚玲珍. 经济管理. 2019(12)
[5]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与趋同——基于强度与因素视角的分析[J]. 孙皓,宋平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12)
[6]收入差距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J]. 李书宇,赵昕东. 调研世界. 2019(11)
[7]我国人口结构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J]. 李树生,李海娟.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6)
[8]移动支付促进家庭医疗健康消费支出了吗?[J]. 韩永,李成明. 金融与经济. 2019(09)
[9]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 谢太峰,刘科.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10)
[10]第三方支付对消费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 刘宇轩,周淑媛.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5)
博士论文
[1]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D]. 李爱梅.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3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39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