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应计异象分析——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7-08-03 10:09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应计异象分析——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应计盈余 非经常性损益 应计异象


【摘要】:以2003-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应计异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者无法识别盈余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差异,存在错误定价,买入应计盈余最低组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8.5%的超额收益,按非经常性损益的大小进一步细分后,买入应计盈余最低且低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且高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14.4%的超额收益。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应计盈余 非经常性损益 应计异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CGL02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YBB001)
【分类号】:F275;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是会计学和金融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越来越多的关于市场异象的研究质疑了这一观点,认为市场并不是如理论假设那样的充分有效,错误定价是可以持续存在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或证券分析来发现市场上的错误定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远鹏;牛建军;;退市监管与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2 宋云玲;李志文;;A股公司的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3 饶育蕾;王建新;丁燕;;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年05期

4 徐浩峰;王正位;;盈余持续性特征与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的经济影响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林树;张智飞;;会计应计异象与盈余公告后漂移异象——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雷;江雪;;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特征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12期

2 林钟高;陈晓丽;;资产负债观、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6期

3 权小锋;吴世农;;媒体关注的治理效应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4 刘晓艳;;会计谨慎性经济后果研究述评[J];财经政法资讯;2009年04期

5 曾振;张俊瑞;于忠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异象的影响[J];系统工程;2012年05期

6 伍利娜;李蕙伶;;投资者理解公司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的差异信息吗?[J];管理世界;2007年10期

7 宋云玲;李志文;;A股公司的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8 吕贤平;林艳;李炜;;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异象影响的实证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许靓静;叶桐;;应计异象研究动态述评与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刘斌;杨晋渝;Woody LIAO;;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场投资异象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浩峰;;企业竞争力、盈余持续性与不对称性[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2 许慧;;会计盈余波动的经济后果——基于预测能力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鲁清仿;王帆;武恒光;;我国100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曾振;张俊瑞;于忠泊;;机构投资者能减少应计异象吗?[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健;刘斌;;应计异象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边泓;;投资者对操控性资产减值的识别及其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从启发式认知角度解释“应计异象”[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苏新龙;张海燕;;全流通下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比较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国清;;盈余时间序列持续性与ERC[A];当代会计评论(第5卷第2期总第10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宇凌;中国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龙振海;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治;基于异质信念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陈春梅;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的经济后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郭文博;应计异象:存在性与成因[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朱迪星;企业迎合投资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季侃;我国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岳川;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王建新;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择时披露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纪新伟;国有企业合理分红比例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爽;新会计准则与应计异象[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丽佳;运用层次分析法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罗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李愈婷;我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朱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丁燕;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陈俊丽;高管薪酬与盈余成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彭丽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0年

9 张婷;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赵春娇;连续亏损的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鹏;牛建军;;退市监管与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2 宋云玲;李志文;;A股公司的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3 吴世农,吴超鹏;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4 张庆翠;我国股票市场对定期报告的延迟反应异象研究[J];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5 赵宇龙,王志台;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6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7 陆蓉,徐龙炳;“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8 鲁臻;邹恒甫;;中国股市的惯性与反转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9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年07期

10 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一硕;[N];中国会计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玲;王德武;;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楠;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丽;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2 陈俊丽;高管薪酬与盈余成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志勇;从财务报表分析视角看医药上市企业成长性[D];云南大学;2010年

4 程帆;利润与现金股利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良书;基于FCFE视角的上市公司可持续股利支付率估算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吉敏;地方政府补助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寇恩华;财务负责人背景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3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13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