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级基金绩效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分级基金绩效的研究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财工具,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完善,市场的制度及监管措施还有待加强。证券投资基金既然是一种理财方式,避免不了收益与风险之间的矛盾。于是,在基金理财领域出现了金融产品创新---分级基金。2007年7月,我国第一支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基金(老瑞福分级)上市,这为我国基金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分级基金是一种投资组合,它通过对基金份额进行收益风险重构,利用杠杆倍数的差异,创造出了一系列不同风险、不同杠杆系数和适应不同人群的偏好的投资产品。因此,对于分级基金绩效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分级基金的特性---杠杆性,通过对其份额配对转换机制和折算套利机制的阐述分析,得到了其杠杆机制的运行规则。同时,结合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风险偏好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介绍了我国分级基金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本文结合三家评级机构的基金评级体系和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全面、专业、合理的分级基金绩效的评级指标体系,以此解释分级基金绩效的三大影响因素。收益风险因素主要用净值增长率、标准差、胜率、年均换手率四个指标来衡量,成本规模状态则用管理费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两个指标衡量,净值杠杆和价格杠杆则用来衡量分级基金的杠杆机制。这八大衡量指标分别代表了分级基金绩效的三大影响因素。在前述基础之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2013年成立的20只分级基金进行了实证分析。基金产品类型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基金产品,由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不同,也会有所区别。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分级基金绩效的指标评级体系是可行的,并且很好的弥补了三家评级机构的基金评级体系的不足。最后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我国分级基金绩效的研究需要一个全面、专业、合理的评级体系,而国内的评级体系尚存在缺陷,并针对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设立评级机构准入规则,提升评级机构专业水平,增加评级考察期限,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基金绩效评级体系。
【关键词】:分级基金 绩效 评级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架构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3.3 研究架构13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13-15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15-23
- 2.1 分级基金绩效的相关理论15-17
- 2.1.1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15-16
- 2.1.2 风险偏好理论16
- 2.1.3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16-17
- 2.2 基金绩效的文献综述17-23
- 2.2.1 关于影响基金绩效因素的研究17-20
- 2.2.2 关于基金绩效持续性的研究20-22
- 2.2.3 文献评述22-23
- 第3章 我国分级基金绩效的运行机制及杠杆机制23-30
- 3.1 分级基金的运行机制23-25
- 3.1.1 份额配对转换套利机制24
- 3.1.2 折算套利机制24-25
- 3.2 分级基金的杠杆机制25-28
- 3.2.1 分级基金的杠杆形式25-27
- 3.2.2 分级基金杠杆机制的理论分析27-28
- 3.3 本章小结28-30
- 第4章 我国分级基金绩效的评价体系30-39
- 4.1 三家评级机构的基金评级体系30-34
- 4.1.1 晨星公司评级体系30-33
- 4.1.2 理柏基金评级体系33-34
- 4.1.3 银河证券评级体系34
- 4.2 我国分级基金绩效的指标体系34-38
- 4.2.1 三家评级机构基金评级体系的评析34-35
- 4.2.2 分级基金绩效影响因素的评析35-36
- 4.2.3 本文分级基金绩效评级体系的建立36-38
- 4.3 本章小结38-39
- 第5章 我国分级基金绩效的实证分析39-53
- 5.1 分级基金绩效的评价体系的指标分析39-45
- 5.1.1 研究方法的分析39-41
- 5.1.2 指标的选取41-44
- 5.1.3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44-45
- 5.2 主成份分析法的实证分析45-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53-56
- 6.1 研究结论53-54
- 6.2 研究建议54-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玉燕;开放式基金绩效与投资者赎回行为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5年19期
2 邓惠玲;孟超;王九星;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持续性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0期
3 夏恩君;王素娟;;我国封闭式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4 宋威;;风格漂移与基金绩效[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5 郭文伟;宋光辉;许林;;风格漂移、现金流波动与基金绩效之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12期
6 刘娟;;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持续性的实证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9期
7 张海燕;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基金绩效进行实证研究[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8 曾德明;查琦;龚红;;基金特征、管理特性与基金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9 李学峰;徐华;;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08期
10 张金梅;沈悦;何友玉;;封闭式基金绩效:一种基于最小凸投入要求集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兆文;基金绩效只占惠誉评级3%权重[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孙晓霞;基金绩效应分类比较[N];证券时报;2003年
3 南方证券研究所 常城;基金绩效渐显差异[N];中国证券报;2002年
4 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胡天存 单耀文 陈靓;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综合评价指标研究[N];证券时报;2003年
5 银河证券 王群航;开放式基金绩效良好[N];证券时报;2005年
6 王群航;封闭式基金绩效疲弱[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姬玲;市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中国审计报;2013年
8 辛f体逍艘祷鸸芾碛邢薰,
本文编号:675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7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