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模型的我国债券信用价差动态过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SV模型的我国债券信用价差动态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V模型 信用价差 ARMA模型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摘要】:针对我国债券市场,选取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的AAA级企业债和国债月度交易数据分别构建基于SV模型的利率期限结构,然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来拟合较为精确的企业债和国债的即期利率曲线,据此计算信用价差.在对我国企业债按不同的期限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后,发现各信用价差序列均是一阶单整序列,呈现自回归和移动平均的特征,信用价差ARMA模型的拟合优度相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提高;信用价差VAR模型能很好的拟合多个期限企业债信用价差序列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各期限信用价差序列对其他期限信用价差序列的冲击在前10期会造成较为剧烈的波动,但幅度较低,且冲击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实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提供了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瑞士圣加仑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金融系;
【关键词】: SV模型 信用价差 ARMA模型 VAR模型 脉冲响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012;71071010;71371023)
【分类号】:F224;F832.51
【正文快照】: 0引言信用价差(credit spread,CS)是指为了补偿信用风险,投资者要求风险债券提供的高于到期日相同的无风险债券收益的额外收益,它可用于信用级别不同的各种债券及其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或套期保值.现代金融理论对信用价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债券的估值、信用价差的期限结构和信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海鹏;方兆本;;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平滑样条拟合改进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2 王安兴;解文增;余文龙;;中国公司债利差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3 朱世武,陈健恒;交易所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4 冯宗宪;郭建伟;孙克;;企业债的信用价差及其动态过程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么向华;蒋东明;;基于简约型方法的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定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周荣喜;刘雯宇;牛伟宁;;基于SV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国债价差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何运信;;货币政策的利率期限结构效应的理论解释及其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08年05期
4 李晗虹;吴启权;;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研究[J];财会月刊;2008年08期
5 丁浩;刘若斯;徐晓敏;;基于多项式样条函数的我国零息票收益率曲线构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6 潘敏;夏庆;张华华;;货币政策周期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7 沈航;徐林锋;;KMV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识别能力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1期
8 吕江林;;改革开放30年的货币政策规范变迁——回顾与评析[J];当代财经;2008年12期
9 袁绍锋;陈咏晖;;信用债券定价中的基准利率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10 付长青,张世斌;具有违约风险的美式买权的定价问题[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宏;王园;温笑天;夏建超;;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与债券信用利差——基于2005-2011年中国企业债券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康书隆;国债利率的风险特征、变化规律及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国伟;流动性危机、信贷危机与监管改革[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蕊;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苏云鹏;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高原;异质信念下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袁绍锋;银行间债券市场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何祖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刘向华;竞争投资与风险债务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崔滨洲;流动性与资本双重约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梅;有违约风险的期权定价模型研究及其数值计算[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畅达;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动态估计[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玉倩;中国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冯尔捷;证券市场变量是否可以预测实体经济[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陆金荣;可违约零息债券风险综合度量模型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满志福;基于光顺B样条的利率期限结构拟合[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珍;基于单因素HJM模型的利率衍生品定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严曙光;我国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牟星;基于风险补偿的固定收益证券定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杨浩;我国中短期票据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泓;武康平;;上交所国债市场流动性溢价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杨晓奇;陈冠华;;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利差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0年11期
3 张燃;;信用价差变化的决定因素——一个宏观视角[J];当代财经;2008年09期
4 范龙振;上交所债券利率期限结构与两因子Vasicek模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5 白小莹;周荣喜;杨丰梅;;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项式样条函数利率期限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2009年07期
6 陆静,唐小我;股票流动性与期望收益的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7 谢赤,陈晖;上海证券交易所R091国债回购利率行为的描述与分析[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8 杨树成;;国债指数GARCH模型实证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任兆璋;李鹏;;中国企业债券价差个体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林海;郑振龙;;利率期限结构研究述评[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革榕;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喜白;曾黄锦;;湛江地区年降水量的时间序列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08期
2 范玉莲;王广富;;时间序列分析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分析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年02期
3 刘霞;冉成彦;;利用ARIMA模型对GDP的分析与预测[J];大众商务;2009年10期
4 李佳;李成诚;;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企业导报;2009年06期
5 田大洲;;我国个体经济就业的实证研究[J];统计教育;2009年08期
6 丁文斌;GDP总量预测方法探讨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3年06期
7 汤学兵,胡亚权;我国外汇储备的预测分析与政策选择[J];大众科技;2005年04期
8 李云娥;周云波;;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9 臧东冉;林亮;刘星子;;ARMA模型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年06期
10 景倩;;ARMA模型在我国农林牧渔业发展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占生;王晓伟;府东明;;ARMA模型用于机组振动趋势预测的研究[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胡代平;刘豹;;基于神经网络的ARMA模型的自动建模与预测系统[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广华;李力;汤光华;;一类ARMA模型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俊玉;;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盲辨识[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5 杨文瀚;刘思峰;王燕;;中国企业债券信用价差的灰色预测及实证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莹;盛四清;;基于自回归动平均模型和神经网络算法的加权组合的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柳贵福;张树侠;;卡尔曼滤波在光纤陀螺零漂数据分析中的应用[A];2001年飞行器惯性器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圣明;;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A];湖北省测绘学会2006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桂娟;陈宁;徐同阁;;基于ARMA的IP网络流量建模方法研究[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邵t,
本文编号:788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78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