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7 06:19

  本文关键词: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 熵值


【摘要】: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是此次危机的关键点,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银行(SIBs)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而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是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关键。评估SIBs的理论框架一般从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和可替代性等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时要根据自身特性确定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而运用熵值法可以确定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当前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 熵值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Y086)
【分类号】:F832.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是此次危机的关键点,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简称SIFIs)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简称SIBs)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并进一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华民;“分析叙事法”引介与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有关改革路径选择行为的一种新解释[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2 张强;吴敏;;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来自2006-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J];上海金融;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兵;张禹;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基于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2 郭卫东;;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评估——基于指标法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2期

3 郭卫东;;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及溢出——基于CoVaR方法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郑境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及审慎管理框架研究——以我国银行业为例[J];福建金融;2013年11期

5 马亚芳;潘凌遥;;系统性风险贡献评估方法改进及在商业银行的应用[J];金融论坛;2013年08期

6 代松;;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分摊”——基于边际预期损失模型的分析[J];金融论坛;2013年08期

7 彭建刚;马亚芳;;基于系统整体性的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8 吴卫星;张琳琬;颜建晔;;金融系统风险的成因、传导机制和度量:一个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钟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与审慎监管——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反思[J];江海学刊;2013年02期

10 苏明政;张庆君;赵进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预期损失分解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测度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蓓;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易昊;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银行业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蔡利;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机理及实现方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高国华;基于系统性风险的银行资本监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伶;相关者利益均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方意;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周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王妍;中国金融不稳定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怡;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元飞;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廖宜彬;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易辉;基于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农业信贷风险评估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王俊杰;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郑水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7 张晓;宏观审慎监管下系统重要性银行间的关联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孙文婷;中国内地与香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胡晓红;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10 单晓亮;基于传染过程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风险产生机理及测算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凯;;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及对中国的启示[J];银行家;2010年07期

2 李华民;软约束、国家退出与经营目标转换——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困境的一种描述与求解[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3 李华民;产权结构变迁与组织绩效改善——国有银行股改效果的一种超验判断[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张杰;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5 李文泓;吴祖鸿;;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目标和政策框架[J];中国金融;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生,刘宇;中国电信业区域不均衡发展的熵值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2 郭秀红;试论管理科学化的熵值效应[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赵桂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熵值分析:来自1991~2001年的经验证据[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钱利民;张义平;雍岐东;;军队油库人员绩效熵值模糊评价[J];中国储运;2009年08期

5 周晶晗,高书丽,邱长溶;从熵值聚类看我国各地区保险业发展[J];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11期

6 吴峰;施其洲;;基于熵值理论的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关系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1期

7 钟凤姣;;利率、汇率系统的熵值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8 杨继绳;财富如何集中[J];中国企业家;1998年03期

9 李刚;;基于熵值修正G1组合赋权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实证[J];软科学;2010年05期

10 梁枫英;论管理系统中的熵值效应与调适[J];齐鲁学刊;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国良;李忠富;;基于聚类的企业绩效熵值评价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Bakhdavlatov saidsho;毛羽忻;龚萍;周沛然;毛征;;基于局部熵值图的目标检测分割及质心计算[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旭光 韩晓伟;信息系统中的“熵”[N];解放军报;2000年

2 李亚民;为企业思想注入特质 实现企业管理的“熵减”[N];中国航空报;2008年



本文编号:807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807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