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户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摘要】:在小额信贷实践中,可持续性逐渐成为衡量金融机构发展成败的重要标准。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小额信贷最重要的承办机构。首先,采用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农户投入努力程度、农户未来收益预期等中间变量,研究农户小额信贷中的利率水平、违约风险等要素和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以新疆植棉农户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利用相关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小额贷款的利率不能高于合理水平,过高的利率水平将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长期持续稳定经营;小额农户贷款的单户贷款规模要保持适度,"小额"是与我国当前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农户收入水平,防止因农户"短视"而形成违约。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利率 违约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MZ04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基金项目(13YB06)
【分类号】:F832.43;F832.35
【正文快照】: 自从尤努斯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其创办的格莱美银行及小额农贷模式再次引起关注。在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农村金融机构将农户小额贷款作为一项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开展小额农户贷款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生力军的各级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姣姣;;农户小额信贷违约风险防范机制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陈玲;;农户联保贷款模式中影响还款因素的博弈分析——兼议对邮储银行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马九杰,郭宇辉,朱勇;县域中小企业贷款违约行为与信用风险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4 毛一萍;王雄;;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J];系统工程;2013年09期
5 张正平;何广文;;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进展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曾刚;万志宏;;小额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国际经验的初步考察[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7期
7 王景富;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9期
8 程恩江;刘西川;;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年12期
9 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12期
10 葛永波;周倬君;马云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杰;谢志忠;;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2 田福;;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1990~2006年区间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3 郑洵;;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4 张目;周宗放;;我国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地区差异识别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5 陆宇生;;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盐城市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魏灿秋,罗怡;全面实施农户小额信贷的困境和出路[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7 王维;;微型金融组织研究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8 石晓军,肖远文,任若恩;Logistic违约率模型的最优样本配比与分界点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9 吴玉萍;;城市公用事业企业赊销信用评价指标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14期
10 崔晓玲;钟田丽;于连国;;基于DEA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政策性信用担保运行效率分析——来自东北某省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洵;;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2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朱娟;胡定寰;;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对我国小农户贷款行为的影响[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4 刘西川;黄祖辉;程恩江;;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迪航;农户融资困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林;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定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惠春;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周科;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制度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征;信贷配给微观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宋汉光;农业信贷效率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姚耀军;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农村金融新政下湖北省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晓菲;LB大连分行商业抵押贷款信贷评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增芬;山东省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锋;农村小额贷款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宋秀玲;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杨颖超;影响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田李静;农户参与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应起翔;中国印度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亚亚;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及其效率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陈慧飞;小额信贷与农户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成华;赵记涛;;农村信贷与农户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张改清,陈凯;中国小额信贷的利率探析[J];商业研究;2003年16期
3 张文静;孔荣;卡利姆·特维;;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诚信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4 姚耀军;转轨经济中的农村金融:管制与放松管制[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5 朱喜;马晓青;史清华;;信誉、财富与农村信贷配给——欠发达地区不同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6 马文勤;孔荣;杨秀珍;;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J];财会月刊;2009年36期
7 马九杰;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进展及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适用性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周宗安;周沫;;基于农户信贷供求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J];东岳论丛;2012年06期
9 李明贤;李学文;;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现实考量与分析[J];调研世界;2008年03期
10 杨咸月;何光辉;;小额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新趋势[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钟尧;中外金融机构的差距及“入世”的应对策略[J];金融纵横;2001年04期
2 林毅夫;;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J];珠江经济;2001年04期
3 董玲;;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云南金融;2001年03期
4 安存德;李宗喜;;抵贷资产变现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新课题[J];河北金融;2001年02期
5 岳信君;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J];统计与决策;2002年12期
6 黄文;强化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监管的思路[J];武汉金融;2002年09期
7 曹长宁 ,郭玉增 ,吴超;县级金融机构降低不良资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2年12期
8 李明贤,李朝晖;在中国农村建立民营金融机构的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崔学东,谢慧英;金融机构结账日期应统一[J];金融会计;2002年10期
10 徐驰良;连云港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控制和处置[J];金融纵横;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省金融机构开展2002年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周活动[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崔慧霞;;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与风险控制[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3 姚枝仲;;对《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研究:南方证券接管案》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张雄;万迪f ;;金融机构“大而不倒”下高管最优股权激励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第二十一章 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防范[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6 韦耀莹;钟凤艳;;金融机构支持农业问题研究[A];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旭;;信用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社会与金融机构共同合作[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江华;;创新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系统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9 周静;;对金融机构违法经营的治理对策[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10 何颖;;构建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机构说明义务规则[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闯 通讯员 王峰;全力支持金融机构发展[N];金融时报;2004年
2 纪若梅 吴崇攀;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机制形成有效约束力[N];金融时报;2005年
3 记者田俊荣;8月份金融机构贷款明显增加[N];人民日报;2002年
4 ;金融机构与网络安全[N];网络世界;2003年
5 成建三;国有和民营金融机构可并行[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6 倪铮 刘一雄;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几大好处[N];中国经营报;2002年
7 仲通;上海七成金融机构成“镖局”客户[N];中国商报;2000年
8 傅春荣;金融机构尚存七大问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9 刘岩 于左;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与治理结构[N];证券时报;2003年
10 任海 实习生 徐天宇 记者 赵晓英;金融机构坦然面对外资挑战[N];鞍山日报 ;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檀江来;中国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洪慧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王峗;危机救助中的财政、金融政策协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俊;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比较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学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罗玉冰;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王志刚;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范香梅;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赵意奋;金融机构受托资产管理统计监管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基于系统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高锋;雅安市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曹冀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陈静;浅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与政策扶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苏光宇;论金融机构危机的处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冯睿;我国区域性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辅仁;农村社区金融机构的组建与经营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8 胡进;面向“三农”的农村正规性金融机构共生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申宝京;韩国金融机构在华投资特征与调整[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健;健全金融机构反洗钱机制的经济学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05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90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