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2012年财政部与证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2012年因此被称为“内部控制建设年”。披露政策的转变一方面驱动着上市公司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内控有效性水平,另一方面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的环境下,将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影响因素确定审计定价。理论上,充分考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能够提高审计定价的合理性,现实中,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是否已经考虑到内部控制有效性仍不确定,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与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这种背景,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相关性进行研究,试图发现审计定价是否受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期望能够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合理化,同时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内控的建设。本文使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介绍了审计定价的概念与适用模型,界定了内部控有效性的内涵与评价方式,对审计风险理论、成本效益理论、保险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四大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为规范研究部分。该部分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分析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审计定价的作用机理。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选取了2011年和2012年两年沪市A股国家与地方控股企业作为样本,根据多元回归模型对提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相关性假设进行实证研究。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首先陈述了第四部分的实证研究结论:(1)内部控制有效性同审计定价之间具有不显著的相关性,但是2011年呈现不显著的正向关,而2012年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2)在引入公司治理环境因素后,使用2012年数据发现增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的相关性水平,两者显著负相关。其次根据以上结论对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些许建议。本文的创新与特色是:在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的相关性时,结合了公司治理环境因素,而不是割裂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研究公司治理环境能否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审计定价。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并不多见。另外,考虑到2012年作为内部控制建设年,在此年度内由于内部控制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效果可能与以前年度不同,因此本文对比了不同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样本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是一种新的尝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热潮的兴起,国内政府部门、监管部门认识到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低下将给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完善带来负面影响,2008年起五部委、上交所、深交所先后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及各类通知,旨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1992年COSO委员会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一经出台,就引起了国际会计界的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开始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0世纪初,“安然” “世通”等舞弊事件的相继发生,萨班斯法案相应出台,要求在美上市的公司必须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皋,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从实质上提高了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历时不长,但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可见一斑。从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到2012年财政部、证监会要求国有及地方控股企业必须率先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步由自愿性披露向强制性披露转变。2010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数据显示我国的A股上市公司共1618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6.86%,其中875家上市公司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不相关
他们在问卷中将依赖程度分为有限、适度和过度三种,使用实证方法发现两者没有显著相关关系。Mock and Wright (1993) 等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既不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工作量,也不会减少审计工作量,即两者是无关的。那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和制定的审计计划,因此不会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Hackenbrack and Knechel (1997)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中,虽然会考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但是对其的依赖并不强,关系也不敏感。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与审计资源的投入无关。Felix, Gramling and Maletta (2001)也研究了审计行为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但是由于在20世纪初期内部控制的数据比较难以取得,文章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以上文献研究都在萨班斯法案颁布以前,此时,国外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关系的研究较少,得出的结论主要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显著。但是这样的结论在萨班斯方案颁布以后几乎被颠覆。SimunicandKeefe (1994) 在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得出了与同期研究不同的结论,认为内部控制的质量与审计工作量之间存在联系。
.........
第二章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审计定价的内涵界定与审计定价模型
1、审计定价的内涵界定
审计定价,又称审计收费,是审计服务供需双方也就是审计客户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就审计服务供求所达成的价格协议,是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继励,2006)。现有文献对审计定价的内涵界定主要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方面阐述。Simunic (1980)将审计定价分解为审计成本与风险溢价两个方面。《独立审计准则》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但收费的多少应当以服务性质、工作量大小、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等为主要依据,按照规定的标准合理收费。”伍丽娜(2003) [24]认为审计定价主要受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分为三个部分:审计服务成本、预期损失费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利润。胡波(2007) [25]认为审计定价是由审计产品的经济特质决定的,他认为审计产品具有的服务性与准公共性两种经济特质,决定了审计定价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审计定价很难简单按照“质优价高”的原则定价,而是要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私人谈判决定。路云峰(2009) [26]将审计产品看成一般商品,认为审计成本、风险溢价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审计定价。以上对审计定价内涵的界定,都是基于审计客户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只是对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界定不同。《独立审计准则》中对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界定主要强调了审计成本,服务性质的高低、工作量的大小、审计人员素质都是审计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
二、相关基础理论
(一)审计风险理论
检查风险的大小是由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决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高,财务报表的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的可能性高,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较低,检查风险可以酌情提高,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实施了充分、恰当的审计程序,降低了检查风险,不仅能够将审计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还能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都将审计风险定义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虽然还有很多专著、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内涵提出自身的看法,但是就目前来说,这是审计界对审计风险认可度最大,也是最中肯的概念。同审计风险含义相对应的是审计风险模型,它是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制度基础审计的缺陷而产生的。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但是随着审计业务的发展,到了 19世纪90年代,人们相信其虽然有效,但仍然需要完善。2003年,风险准则被修订成为帝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二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既能够影响重大错报风险,又能够影响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上市公司本身固有的,主要体现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此时,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失败面临的法律诉讼、民事赔偿的可能性减小,会计师事务所不用过于担心承担赔偿责任,会相应减少对风险溢价费用的收取,最终减少了审计定价。相反,内部控制无效,财务报表的质量不高,导致注册会计师需要将检查风险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
第三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相关性的理论分析..........21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21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审计定价的作用机理..........25
第四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相关性的实证分析..........29
一、研究假设..........29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30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30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40
一、主要研究结论..........40
二、政策建议..........41
第四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
前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定价产生的影响,本章将借鉴理论研究结果,采用实证方法提出相关假设并且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模型进行检验假设。审计成本、由审计风险产生的风险溢价共同构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高等同于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执行有效。我们可以假设,内部控制结果的有效能够代表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能够减少企业全体员工包括管理层在经营中的错误,增强所编制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减少注册会计师因审计失败将面临的审计风险。另外,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能够利用企业内部的有效证据,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高能够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企业内部证据的信任程度,减少审计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但是如果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低则会造成相反的结果。由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谨慎性原则,作为内部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中,即使认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有效的,也可能不会过于信赖由管理层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是有效的,因为一个企业还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会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风险。
...........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审计风险理论、成本效益理论、保险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审计定价与审计定价模型,界定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与评价。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与定量评价方式衡量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在理论上阐述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够通过影响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最终影响审计定价。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提出了假设,接着选取了我国2011年与2012年国有及地方控股企业为样本,对变量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因此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理论研究结论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能够影响审计定价。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定价时主要考虑到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两方面的因素。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能够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时间、审计效率、审计程序的多少,并且能够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大小,因此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够影响审计定价;另外,上市公司的议价能力受到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影响。内部控制有效的上市公司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建设内控,基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会希望有效的内控能够带来最大的利益。因此,在同会计师事务所就审计定价进行博弃时,上市公司会传递出内部控制有效的信号,提出由于有效的内控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和风险,因此可以减少支付的审计费用。
..........
参考文献:
[1] 盖地,盛常艳.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3(03)
[2] 朱松,陈关亭. 会计稳健性与审计收费:基于审计风险控制策略的分析[J]. 审计研究. 2012(01)
[3] 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 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 2011(05)
[4] 孙新宪,田利军.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审计收费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05)
[5] 杨洁. 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 会计研究. 2011(04)
[6] 曹建新,陈志宇. 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06)
[7] 冯延超,梁莱歆. 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审计收费及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 2010(03)
[8] 戴捷敏,方红星. 控制风险、风险溢价与审计收费——来自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的经验证据[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03)
[9] 张颖,郑洪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审计研究. 2010(01)
[10] 王海林. 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IC-CMM模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9(10)
本文编号:11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1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