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油工业上游 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指标 灰色关联模型
【摘要】:在石油工业发展面临新形势背景下,我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意义重大。大型石油企业作为石油工业上游发展的主要载体,以可持续发展能力界定为前提,通过分析影响石油工业上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利用构建的多层次权变系数与灰色关联结合模型,具体量化了我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情况,从而能够客观分析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研究表明:与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油工业上游生产经营实力存在明显不足、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技术创新差距较大,但发展潜力和外部经济环境良好。据此,从全行业视角出发,提出了提升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即实施积极的勘探开发路径,实行低成本管理和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着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快市场化进程。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石油工业上游 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指标 灰色关联模型
【正文快照】: 1前言最近一个时期,国际石油价格剧烈震荡,围绕石油的多方利益博弈加剧,能源供需、石油安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加之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0%,使得我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临着后备资源紧张、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不高、环境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穆献中;;我国石油工业企业经济运作机制的非平衡分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2 郭万奎;高文波;;加入WTO后的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战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袁新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4 贾承造;;贺词[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5 潘志坚;沈平平;袁士义;赵文智;胡永乐;李小弟;;中国油气田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 邱中建;我国石油工业实现全新跨越[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 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会计师 赵东;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之路[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和流通体制变迁[N];期货日报;2004年
4 李国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充满信心地发展我国石油工业[N];中国石油报;2002年
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李宏勋;在控制与竞争之间[N];中国石油报;2010年
6 ;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和流通体制变迁[N];期货日报;2004年
7 尚者;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和流通体制变迁[N];期货日报;2004年
8 ;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和流通体制变迁[N];期货日报;2004年
9 特约记者 魏双林;中衡机械致力开发节能新产品[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记者 孙晓旭;“十五”期间天然气将增产80%[N];中国信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颖超;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斌;低碳经济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薛梦洁;低碳经济下中国石油工业成长战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张明松;构建我国石油工业的现代管理体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王燕;提高我国石油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闵楠;我国石油工业服务型企业集团竞争优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张安军;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6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64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