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情感与计算:组织中的逻辑悖论及其耦合机制

发布时间:2018-01-09 12:00

  本文关键词:情感与计算:组织中的逻辑悖论及其耦合机制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情感逻辑 计算逻辑 组织悖论 耦合机制


【摘要】:效率与人性是管理学诞生百年以来的两条研究主线。两者在组织与管理的逻辑依据中分别表现为计算与情感两种基础要素,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中分别构筑了线状的理性控制系统及网状的情感价值系统,其相互作用构成了管理逻辑悖论的"黑箱"。两种组织逻辑的分裂是效率与人性两条管理学主线分离的深层次原因。在组织局部秩序内通过适当的干预过程,可以形成双重系统聚合性的主导逻辑,建构情感逻辑与计算逻辑的组织内耦合机制。本研究深化和拓展了情感、直觉、伦理等非理性因素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的空间及价值,对于化解情感与计算两种组织逻辑悖论导致的管理实践问题,缓和效率与人性在组织管理中的矛盾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Efficiency and human nature are two main lines of research in the century since the birth of management science. The two basic element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calculation and emotion respectively in the logical basi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formal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l organization,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rational control system and the network emotional value system are constructed. Their interaction constitutes the "black box" of the paradox of management logic. The split of two kinds of organizational logic is the deep reason for the separation of the two main lines of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humanity. It can form the dominant logic of dual system aggregation and construct the intra-organizational coupling mechanism of affective logic and computational logic. This study deepens and expands the emotion and intuition. The space and value of non-rational factors, such as ethics, in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can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practice caused by two kinds of paradoxes of organizational logic, such as emotion and calculation.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fficiency and human nature i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组织理论和组织治理研究”(批准号11&ZD153)
【分类号】:C93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回顾管理学走过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自产生伊始,就由以效率为中心的科学主义范式及以人性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范式主导其发展(罗珉,2005),效率与人性这两条主线一直牵引着管理思想的演化,管理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无法回避效率与人性的关系。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珉;管理学: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明辉;郭玲玲;方俐洛;;工作场所精神性的研究概况[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莹;试析资本主义精神及自我否定——读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范丽娟;;文化现代化: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着力点[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3 何泌章;;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新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5 颜旭;;政工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7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8 王思斌;;略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单飞跃;肖顺武;;市场极端主义的经济法矫正研究——基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功能互补的视角[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10 严震宇;张仕平;;从场域视角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一家国企改革的实证分析[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纳古私营经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敏;;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5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李春青;;试论当代文论话语建构之路径、存在问题及出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8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罗劲;;转型期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信用的初步研究:一种基于场域视角的观点[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10 程修远;;论全球化浪潮下的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田苗苗;大连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困境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丽霞;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美华;全景式教学在《文化生活》运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薛梅;与面具共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庆锋;《管子》经济伦理思想与现代经济伦理之建构[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建;泰勒科学管理的范式观及其思想价值[J];科学学研究;2002年05期

2 王明辉;郭玲玲;;工作场所信念及提升方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宏;朱建秋;;科技创新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机制——以沈阳旅游产业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崔红;关于生产力耦合机制中的交换及交换机制的研究[J];理论界;2002年01期

3 党梦秋;任政;李余生;;资源基础、企业创新行为以及竞争优势之间的耦合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08期

4 杨大伟;段汉明;;西安都市圈的复杂性与适应性耦合机制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5 杨茂;;农业经济政策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耦合机制发展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7年01期

6 丁传武;杨宝;;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半强制监管政策”的解读与反思[J];财政监督;2013年26期

7 姜新毛;郭卫华;;关于低碳经济发展耦合机制体系构建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1期

8 王新爱;;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耦合机制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3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苏;刘安民;Christopher J Nester;熊开宇;;步态分析下肢关节耦合机制(Coupling Mechanism)研究方法综述[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本文编号:1401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401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