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郭芳 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激励措施,并且提出了几点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企业管理;激励理论;重要性;应用策略
在当前企业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移为人才之间的竞争,想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应使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积极、主动的为企业贡献出最大的价值。激励是一种内在驱动因素,是催动人的动机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激励理论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1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只有良好的绩效才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求得长远发展。但是我们在企业中常常会观察到这种现象,有些员工明明拥有卓越的才能,但是和一些才能并不及他们的员工相比,绩效却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员工的个人能力并不是决定个人绩效水平的唯一因素,工作环境、激励水平也和个人绩效密切相关,只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可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教授实验研究证明,一般人在工作状态下,只要发挥出20%-30%左右的才能即可满足工作的基本需要,因此还有70%-80%的才能并没有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受到刺激才可以更好的发挥,最高的话可以发挥出80~90%的能力。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科学、合理运用激励理论,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力量。
1.3有利于员工的自我需求
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可以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基本需求、归属感和家(安全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根据双因素理论分析,其中生理基本需求、安全需求均可归属为保健因素,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应该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得到满足。而更高层次的人际交往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都应该属于社会性需求,做好这几个方面的激励措施,才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1人际交往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很多员工在企业上班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每个月固定的工资,更加希望能够在一种和谐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周围的同事能够好好相处,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沟通,无论是生活情感方面或者工作方面。有一家国际公司董事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将良好的人际关系取而代之,仅仅拥有优秀的员工远远不够,如果工作消极,对工作并不感兴趣,也就无法真正的融入组织、团体,很难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1.3.2尊重需要。员工受到尊重的体现主要包括薪酬待遇、责任、名分、地位、权力等。因此,为了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动静结合人事考核制度、选拔进修机制、表彰奖励机制、晋级升迁机制等,应该秉承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每一位员工的绩效和行为进行评价,尽可能使员工感受到受到公平对待,受到尊重,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
1.3.3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也是人的最高追求,主要是表示员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将自己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到极致。若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必然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应该打造一种适合员工个人特性发展的工作环境,应多给员工一些自主发挥和实践的机会和空间,让员工能够积极挑战各种难题。这样才可以逐步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常用的激励措施
2.1物质激励
这种激励措施最为基础,也最为常见,主要是利用物质刺激来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属于一种外在的经济激励模式。可以采用发放奖金、工资、福利、津贴等正激励措施,也可以采用扣工资、罚款等负激励措施。但是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物质激励的效果,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员工层次,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合理的物质奖励措施。
2.2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一种非经济性的激励措施,主要是指管理层人员应和下级员工多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应做到充分尊重员工,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明白员工的实际需求,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每一个员工每天都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在一种心情愉悦、亢奋的状态下,员工工作时也会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比较敏捷,思路较为开阔,能够迅速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而员工之间也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建立一种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2.3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也属于一种非经济性的激励措施,主要是指利用一些精神上的奖励使员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荣誉感,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能够受到他人的重视,信任自己的能力。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成就或权力目标,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挖掘出员工内心深处隐藏的目标,并且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详细的实施步骤,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他们更好、更快的实现目标,每一个员工可能平时并不需要其他人的监督、管理,就可以自觉、主动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积极创新。
3.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有效的应用策略
3.1适当增加员工的收入
很多企业人才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主要是由于对自己的薪资待遇不满意,薪资待遇不仅仅代表物质,也是对员工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因此,企业应根据不同员工的个人能力及其价值制定合理的薪酬体制。同时,很多员工会由于生活时间的差异、不同时期、不同地位而表现出不同的福利需求,因此建立企业实施“自助餐”福利制度。也即是指为员工提供很多福利项目,可以让员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由选择其中最想要的福利项目。比如,企业可以为员工同样提供休假、医疗保险等福利,同时可以让员工在此基础上选择附加福利,比如更多的休假时间,可免费参加一次专业会议,或者发放周末旅游优惠券等。这种“自助餐”福利制度基本划算成金额是相同的,但是福利项目更多样化,更加符合员工的物质需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2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只有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才可以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不断努力、上进。企业首先应为员工营造一种安静、和谐的办公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应配置先进、齐全的办公设备,安排合理的体育锻炼空间,就餐环境应比较舒适,使员工每天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情绪。同时企业应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若有条件的话,应尽量为员工提供一些优通勤车服务,可以为员工上班、下班提供便利,也可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重视。而且可在班车上标有自己的公司标志或名称,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同时也可以达到一种广告效应。其次,应学会尊重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者不能对员工的劳动成果轻易抱有否定的态度,使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
3.3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机会
每一个员工都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自我实现目标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让员工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使员工不断发展、进步,和社会现代发展接轨。比如可以开展继续再教育活动,让员工不断考取各种证书,如果成绩优秀者可给予学费报销、增加考核分数等一些奖励。同时企业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员工培训基地,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各子公司之间也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降低培训成本,也可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应进一步优化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实施拜师、岗位轮换、合作等多种方式,有利于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发展。
2.4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的积累和沉淀,是一个企业得以发展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更好的融入企业中,能够团结一致共同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企业可以制定一些行为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设置一个标语口号,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浓缩成一句简短、好记的话,比如“爱厂爱家”等,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兴趣活动或者体育运动活动,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增进员工之间的情感,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集体意识,提高员工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周斌.激励理论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12):52-53.
[2]罗丹丹,黄璐.基于激励理论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59-60.
[3]宋雨林.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员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12.
[4]代耀.双因素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4):161-162.
[5]吴荔.从劳动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11(S2):188-189.
[6]王小华.知识型员工精神激励探讨[J]. 石油教育. 2005,8(03):98-100.
本文编号:15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