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预算管理
黄宇 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预算管理是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现代管理模式,尤其在快速消费品类企业中应用广泛,对配置企业资源、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有重要作用。目前的实务操作中,部分快速消费品类企业仍存在责任不明确、管理目标缺乏全面性和有效性、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信息程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对当前形势下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预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就如何强化预算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快速消费品类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预算管理 快速消费品企业 内部控制
一、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
预算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子公司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计划,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从项目分类上,预算管理可以分为投资预算管理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快速消费品行业是一个市场需求量大、企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在这种业绩容易因市场变化而产生波动的行业环境下,企业在设定战略目标时往往将规模扩张(市场占有率)放在首要位置,运营层面上以营销部门的需求为核心配置资源,体现在预算管理上,有以下表现:
(一)生产经营预算管理中以营销费用为重点
由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消费者可以随时在同类产品中转换不同的品牌,因此要维持消费者的忠诚度,快速消费品类企业必须在营销费用配置相当的资源,在生产经营预算管理中以营销费用为重点关注对象。营销费用分为促销费用、广告费用、价格策略费用三大类,其中广告费用主要与企业长期性的无形资产线性相关,而直接对中短期内市场份额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促销费用和价格策略费用。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通常采用总额预算(主要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和业绩比例预算(主要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两种方法。在营销费用的预算管理中,需要在结合行业环境、企业战略目标和内部激励机制的前提下,把握费用开支的合理性,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营销费用难以持续不变,一般与市场即期情况存在联动关系,随行业的景气程度而反向波动。
(二)预算管理的评估周期较短
通常企业的预算管理按季度、半年度进行评估和调整,因快速消费品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度更高,业绩易受到销量的变化而产生波动,,所以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预算管理的周期较短,财务部门通常按月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调整和滚动预测。从会计工作的角度看,快速消费品类企业财务部门往往将预算管理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之一,并持续、高频的贯穿应用于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
二、目前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责任不明确
部分快速消费品类企业在预算管理中责任分工不明确,预算目标不能明确的划分归属到有关业务部门,导致相关业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参与程度不高。企业只对个别重点关注的部门(如营销部门)严格落实了预算考评,客观上形成“鞭打快牛”的不公正情况,打击了这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部分企业部门对预算执行的缺席,企业缺乏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的前提,以致预算管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对企业战略的实现造成负面影响。
(二) 预算管理目标缺乏全面性、有效性及战略导向性
预算管理应从企业内外全局的角度,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目标。部分快速消费品类企业缺乏全局视野,或急功求成、或罔顾行业环境及自身状况,在预算管理的关注重点、预算目标的有效性及对企业战略的导向性等方面设置不当,具体表现为:
1.预算目标设置不全面。片面关注营销费用的配置,强调市场占有率,但对企业利润可能存在影响的部分(如应收账款)控制不严,给企业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对企业的整体资源缺乏合理安排和长期规划;对中期现金流动情况缺乏审慎的分析和判断,未能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预算目标缺乏有效性。企业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内部相关部门缺乏信息沟通,预算工作的整体参与度较低,部分部门甚至被排斥在编制工作之外,这种情况使得预算目标与实际环境不相容,降低了预算目标的有效性,导致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执行,并在市场环境波动时缺乏应变力。
3.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导向性。在预算设置中,部分快速消费类企业没有将预算目标与其发展战略相结合,甚至出现与发展战略相背离的情况,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降低了预算管理的预期效果。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恰当
部分快速消费类企业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不当,包括预算编制的方法过于单一,仅仅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中机械的选择一种,忽视了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特点和使用环境;选择编制方法时,缺乏对企业内外整体情况(如经济周期、行业环境、企业资源等)的通盘考虑,没有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短期经营目标的结合,弱化了预算管理的控制功能。
(四)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1.组织架构存在缺陷。部分快速消费类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在预算管理上缺位,仅指定财务部门来编制预算及推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协调性,既不利于协调各部门配合落实预算控制,也导致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缺乏执行的主动性,使预算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
2.预算控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部分快速消费类企业在预算的执行控制及考评方面有待加强,包括预算的执行过于随意,导致执行结果与原目标差异较大,体现不出预算控制的作用;对预算执行部门及关键岗位缺乏相应的绩效考评制度,没有将预算考评和相关部门(或岗位)利益(薪酬)联系起来,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三、完善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组织架构,明晰责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1.在董事会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预算期内的相关指标,拥有预算方案的审批权;各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分管的指标提出基本思路、工作计划及目标并报送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交各责任部门逐级执行落实,期末,预算管理委员会以集团董事会确定的企业战略目标及预算原则进行滚动预算,形成下一个预算期的预算目标。
2.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汇总编制及审核,以营销部门需求为核心,结合企业其他部门需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短期经营目标,设置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实施的预算计划。通过将预算管理责任分解到企业各部门,增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相互监督。财务部门对预算责任部门的临时调整申请有一票否决权;审计部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预算的落实情况,并向预算委员会汇报检查情况;人力资源部门对照预算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薪酬考核或者人事调整。
(二)合理确定预算管理目标
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掌握企业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行业环境等情况,制定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目标。同时,在预算管理的制定上,审慎预测企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内部与外部经营环境,让预算管理保持合理适度的弹性,尽量使预算执行与企业发展的协调一致。
(三)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快速消费品类企业应该依据自身情况(企业发展阶段、行业环境),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预算方案,从而适应不同的经济环境,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具体包括:首先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根据“逐级管理”的原则编制本部门的预算方案,并报企业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汇总、审核各部门的预算方案,制定企业的预算草案后上报预算委员会或预算组;预算委员会对企业草案进行决议审批,并进行沟通协调和综合平衡,拟定最终的预算方案后,下达各部门执行。
在预算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通过一种编制方法为主,其他编制方法为补充的预算方案,使制定出来的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同时,应定期对编制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检讨,保证预算方案的有效性。
(四)完善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1. 完善预算实施的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配合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具体包括:企业管理层应强化内部审计在预算管理监督中的功能,建立制度化的监控制度,将企业的预算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监控范围,通过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开展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审计,提升预算管理的作用和效益,保障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2.建立与预算管理相应的考评机制。为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控制,企业应对责任部门及关键岗位建立相关的考评机制,通过薪酬奖惩或人事调整,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企业应分解考评目标,逐级签订绩效考评协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预算与实际的差异情况,对责任部门或关键岗位进行考评,以引导员工的主动积极性,实现预算控制功能,进而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快速消费品类企业要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预算目标的科学制定与预算控制的严格落实,通过选择相匹配的预算编制方法、完善预算实施的组织架构、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等方法提升预算工作水平,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最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武小婷.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管理,2014(1):39-40
[2]王卓梅.刍议企业预算管理[J].管理视野,2013(2):141
[3]马万林.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问题分析[J].当代经济,2013(4):20-21
本文编号:15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