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张茹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调查研究是公务员的基本职责,也是运用多种有效途径了解实际情况、认识客观环境的实践活动。为了实现调研的目标和作用,应做好各类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关键词:调研 组织 实施
为了提高工作效能、解决实际问题,单位或个人经常深入工作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简称调研。调研是指通过深入基层或工作一线观察走访和收集材料,对获得的真实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并总结升华上升为理论的过程。调查研究需要对调研的目的、对象、要求、时限、范围等要素进行充分考虑,采取正确的方法、遵循相关的规范,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不易得到生动、鲜活、真实、实用的第一手资料,影响调研效果或得出反面结论。
一、调研前的准备
(一)确定调研主题
在明确了自身的工作需要或受领了组织的调研任务后,应迅速确立调研的主题和内容,尤其要明确急需借助调研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使调研主题不偏离方向,需尽可能地了解政策精神、领会上级意图要求、贴近实际需要,使调研有的放矢。
(二)制定调研计划
实施调研之前,应组织制订周密的计划。内容包括:说明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确定解决的问题和形式、选定调研的对象和地点、明确调研的范围和规模、拟定调研的步骤和类型、估算调研的经费和时限等。
(三)整理调研材料
为了实现调研的目的和要求,调研前要整理好调研材料。包括两类,一是广泛收集、研读相关资料,学习、了解当前状况和背景资料,诸如相关网络信息、报纸书籍、文件讲话、印册汇编等。二是组织设计调查问卷和表格,包括项目和数量,以供填写和回收。
(四)联络调研对象
调研为双方行为,最好提前一周联络对方,以便调研对象做好必要的材料组织及接待安排。如果是较为偏远的调研地点或较大规模的调研,应多次沟通相关事宜,如果是分阶段调研,应经常联系并随时反馈。
二、调研方法和类型
常见的调研类型包括观察走访型、座谈交流型、问卷调查型、资料阅取型、综合统计型和网络征集型。每一种类型均有不同的规范要求。
(一)观察走访型
观察走访型是指调研者亲临现场进行参观访问、耳闻目睹,以便获取直观信息的调研方法。观察走访的地点往往是工作一线或典型基地,东道主要经过上级的同意、下级的提前告知和精心的设计安排,因此,调研者应事前征得东道主的同意才能进行。在观察走访前,调研者应对参观的地点和对象进行必要的背景了解和资料研究,以便抓住核心事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观访问。进入现场前应服从主方的意愿并礼貌地谢绝主要领导的陪同且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包括影像设备、记录设备等,如果是工地施工现场应佩戴安全帽,如果是车间应穿好制服和鞋套。在参观过程中,应遵守主方的现场纪律要求,尽量不打扰现场工作人员正常的公务执行;应认真听取对方的讲解和介绍,详细地做好记录;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不要涉及主方的隐私和禁忌;如果主方善意的提出建议,客方的轻易拒绝会使主方陷于尴尬的境地。
(二)座谈交流型
座谈交流型主要指诚邀一名专家或多个调研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问答、追踪深化及启发扩展,,以便获取所需信息的调研方法。选择的座谈对象应是与调研内容密切相关的知情者、当事人、参与者或专业技术人士。由于调研对象要对调研内容和时间等进行准备,因此,此类调研也应提前预约并列出调研提纲。在进行座谈时,应节约时间、善于提问、注意引导、围绕中心、防止跑题。要集思广益、深化主题,尊重调研对象的个人意愿,平等相待、诚实无期、热情友善,不能强人所难,更不能咄咄逼人、套问诱供。在听取调研对象的建议尤其是受访专家的意见时,一定要给予较高的礼遇,少说多听、谦逊恭谨、虚心求教。当场记录须讲究速度,尽量详尽,以免漏记或遗忘。
(三)问卷调查型
问卷调查型是指调研者将调研内容以书面形式设计印刷并请求调研对象填写作答,以获取调研信息的调研类型。此类调研形式适用于广泛征求和不便相见约谈的调研对象,因此,应在卷面开始的显要位置向调研对象进行简要说明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内容要紧扣调研主题,表述言简意赅、便于作答,问题要考虑调研对象的接受能力,不要繁琐啰嗦或晦涩难懂,不要涉及敏感话题,也不要加以暗示或诱导。问卷通常采用匿名调研的形式,当问卷需要进行实名填写时,应向调研对象说明原因并承诺保密。问卷收集后应妥善保管并及时进行问卷分析、整理和存档。
(四)资料阅取型
资料阅取型是指通过索取或检索各类文书或电子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调研方法。在使用资料进行查阅调研前,应事先征得主方的同意,为主方提供需调研的资料范围或目录,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保密或及时返还。调研中,应当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合理筛选、去粗取精,不要为了贪多而因大海捞针影响调研效率,更不要不加考证而因盲目使用造成结论谬误。
(五)综合统计型
综合统计型是指调研者运用科学的统计手段搜集数据、整理信息,进而通过综合归纳,以推知或获取信息的调研类型。这种调研类型有助于在较广的范围内保质保量地掌握较为准确的大量信息。常根据所需信息的来源和精确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典型统计型,即有意识地选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深入进行调研,以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全面统计型即全体被统计者毫无遗漏地逐一统计。抽样统计型指抽取适量样本进行调研,以推知总体的定量定性信息,是常见的统计类型。
(六)网络征集型
随着互联网和办公网站的广泛普及,传统的调研方式逐渐被电子网络做取代。如网上问卷调查、网上论坛、网络留言等。与传统的面对面调研类型相比,网络调研简便快捷、易于统计、节约成本。但由于真实性、约束性、可靠性不高,只能作为辅助性的一种调研类型。
三、调研后的梳理
调研后,需要及时整理资料或分析数据、讨论研究,得出结论。如果调研效果不够理想、结论不够详尽或存在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等问题,可在调整调研方案后反复调研。
(一)汇总调研材料
人类的记忆遗忘曲线表明,人在48小时后会忘记经历过的事物的75%。为了不使调研材料遗失、不使调研内容遗忘,应抓紧时间及时整理。为了保证汇总和初步整理的正确性,确认材料的真伪和可信程度,必须对材料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实审查。如果材料中有差错而为及时发现和修正,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经过审核后须进行有针对性地整理,包括及时回忆或补充、归并不同的建议以及标注重要和意外的收获等,以便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撰写做准备。
(二)得出调研结论
调研的后期应构思并形成结论性的调研报告。结论的形成可采用数据模型分析、资料对比、小组讨论等形式。调研结束后,还应适时地向上级汇报成果、与同级分享收获并将调研信息及时进行必要的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段展样.公务员礼仪知识读本[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5[2]金正昆.政务礼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本文编号:15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