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郑美琴 中铝山西分公司热电分厂煤气板块综合办公室
摘要:企业的统计工作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工作计划的主要参考依据。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是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环节。
关键词:企业统计工作;问题 ;对策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运行中,提到企业管理,首先人们就会想到企业管理的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组织形式等,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就会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要求。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重会计轻统计,统计队伍不稳定
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四章对统计负责人和具有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调动也有明确规定,可见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是统计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对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以来,统计数据的生产流程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上,统计从业人员上岗持证率较低,企业领导对统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统计岗位人员多数是兼职而且变动频繁。由于现在企业工作量大,兼职人员主要精力难以集中在统计业务上,加之统计工作繁重、清苦,统计岗位频繁换人现象相当普遍。另一方面,统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机会少。有些企业负责人根本不知道统计人员需要持证上岗,重财务轻统计,对统计人员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相当普遍,还有些企业负责人不愿对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投入。许多单位的“新统计”,由于上岗前没有经过严格系统地统计业务学习,虽然年轻、文化层次高、接受能力强,但是统计业务能力偏低,对一些统计指标的理解上存在着障碍,对复杂的统计指标进行计算时常出现误差。
解决以上问题的核心是要改变观念,加强统计违法问题的查处。基层统计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人员不仅应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统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统计法规政策和会计、金融、计算机、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运用专业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和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从而使统计由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测分析,成为决策者的得力参谋。
二、统计内容没有强调为本企业服务
大多数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仍然以为上级提供服务为主, 忽视了为本企业服务的宗旨。由于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使工业企业统计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使统计未能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企业统计工作的内容还没有适应为本企业服务的要求。按上级报表要求搜集的数据多, 为满足本企业需要搜集报表以外的数据少; 简单汇总的数据多, 深加工的统计分析少;反映生产情况的多,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市场趋势、同行业现状和综合情况较少。没能有效地起到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的作用。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大多不具有前瞻性。从目前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的重心来看,还停留在“事后”服务的阶段上,把重心过于放在已经完成的目标上,并进行调查、整理、分析、汇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也为总结评价工作等提供客观的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放在过去的业绩上,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现在与未来。因此,工业统计工作要将眼光放远,重视未来经济的走势。各级统计相关部门应该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敢走出去,敢深入到社会,善于走入基层,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前瞻性的统计理念,获取客观的、科学的第一手资料。
企业统计工作如何为本企业服务?这就要在基本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层次的决策层对统计分析的对象、方法与结论要求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事后统计数据是为未来服务的,生产经营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要重于已经实现的生产经营过程。同行业现状与发展的分析要重于企业自身的现状。这样才能起到为企业出谋划策的作用。
三、统计网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当今社会,民用生产与生活中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当数银行、电信与网购。我们有手机银行,手机网购等。但统计数据共享不要说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即使在同一单位、同一企业也难。企业统计在网络化的条件下,把数据从收集、处理到传输等一系列过程数字化;其次,企业集团的管理和办公都在网络化的条件下进行,部门间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方便快捷。 统计信息化是企业集团步入现代化的标志,未来的企业集团必定会建立一个功能完备并且运行良好的信息化统计系统,这是企业进行管理决策时的必然要求。
企业统计应当加强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建设统计数据仓库,提高数据处理、传递的效率,尽量减少计算和分类中出现的误差, 并且,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应该培养建立一批高素质统计的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融会贯通应用到统计中去,进而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之,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统计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也是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环节。
方面���0�9�Oj�商业银行处处体现着 “以人为本”的特点。它们高度重视人员培训,在工作岗位配置方面普遍重视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外资银行往往以出国培训和其自身的良好声誉作为砝码来吸引中国商业银行的优秀人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受管理体制的制约,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致使银行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较匮乏。第二、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大量的外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国内各大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其中外资银行也在中国立足,并不断地发展与壮大。进过多年的积累与扩张,已经在我国了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无论是资产还是业务规模都在快速扩张,这都将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严重威胁。
三、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作者通过对商业银行现状的分析与总结,认为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3.1将中间业务的开发作为重点
我国的商业银行数量众多,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国外农行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国外银行的重点发展业务就是中间业务,可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却没有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在制度的建立还是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3.2不断提高服务创新能力
考虑到商业银行面临的劣势与机会,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创新能力。银行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之一是服务竞争力。在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情况下,服务竞争日剧成为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行服务应该朝着以科技为后盾,以管理为依托,以产品为支撑,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在这其中,服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塑造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3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就是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创新,还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创新。首先要保持传统业务的主体地位,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真正动力应该是源自对市场需求的有效了解、挖掘和满足,当前国内银行业在竞争和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产品同质化、恶性营销、误导销售等问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势必要通过针对性极强的战略举措来面对强大的对手并以此提升其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索然存在众多优势,但也同样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竞争优势发挥到最大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质量、创新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赵欢.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6:33-35
[2]张艳娟,代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05:27-29
[3]王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运用[J].统计与决策.2011.05:22-24
[4]李晶.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3-15
[5]陈洪转,徐佩,赵永梅.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 2009.11:40-42
[6]王宇,杨军.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9-21
本文编号:16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