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论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益

发布时间:2015-03-06 07:59

万小雷 瑞安市市政园林工程质量监督站

摘要:政府采购制度是一种先进的政府支出管理制度,能够显著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采购的质量与效益。政府采购的意义在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财政支出,节省采购的成本,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保证采购对象的质量,充分的发挥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从根本上抑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质量;效益

前言

政府采购是指指国家机关或公共事业单位及其授权的组织为了公共利益或自身机构的运转或职能的需要而使用公共资金进行的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行为。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10年时间各部门的努力,使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完善,相关的细则不断的优化,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质量与效益,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节省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一)改善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混乱的问题

在未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之前,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是政府分散采购制度,虽然国家政府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起到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却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采购的成本支出较大,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不高,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也容易导致腐败的现象滋生。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属于一种集中性的采购,加强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采购的质量与效益,缩减了采购的成本支出,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改善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混乱的现状。

(二)规范了政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范围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颁布,规范了政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范围,即凡是政府下辖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直接使用的财政资金进行采购都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采购的相关标准均需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执行。只有部分实现自收自支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不采用政府采购制度而采用企业化治理制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的优势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有着完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作为法律依托,以招标的形式,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然后由政府财政部门向中标的供应商直接支付货款,供应商则为政府下辖行政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的施行,一方面节省了采购成本,缩减了财政部门不必要的财务支出,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以有限的成本,获得了供应商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宏观调控能力

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依靠现行的财政政策作为依托,并借此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政府的财政政策分为两种,一种是收入政策,一种是支出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就是政府支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府集中采购可以调节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的运行,对社会经济的流动与分配起到了有效的调控,推动了我国经济稳定、高效的发展。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采购的透明度

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的施行,依靠招标的形式实现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化,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投标形式确定采购对象,杜绝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行政事业单位依靠政府采购的模式,既可以获得采购对象高质量的产品以及服务,也可以提高自身资金的利用率,透明化的采购过程也可以避免出现钱权交易情况的出现,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规律。

三、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1999年,我国就发布了《政府采购管理办法》,2003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采购的模式,亟待完善。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政府财政部门需要立足于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现状,修改原有制度法规中不适应或者存在一定冲突的地方;其次,政府财政部门需要根据修改过的制度与法规建立与之配套的法律体系,确保政府采购制度推行具有完善的法律基础作为依托;最后,将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与配套的法律体系推广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环节,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小范围修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质量与效益。

(二)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组织或机构

立足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现状,政府财政部门亟待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组织或者机构,相关需要购置的设备、产品由政府采购组织或机构统一采购,确保财政资金的最大化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服务性费用支出,通过政府采购组织或者机构定期组织的招标会,确定产品的供应商。例如工程采购环节,不仅需要召开招标会,还需要组织专门的工程材料、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评估,确定中标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质量优劣;服务采购或者货物采购时,需要结合市场价格做好相应的预算评估,确定材料的最低市场价格,然后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最后签订供应合同,合同签订后,政府采购组织或机构需要分配专门的人员参与材料的验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同时,政府采购组织或机构在采购人员、验收人员的选拔方面要得到落实,确保相关人员以及组织队伍的专业素质,避免采购、验收环节出现问题。

(三)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政府采购预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根本在于预算编制是否合理、规范,采购的项目是否全面、细致。因此,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时,需要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政府在编制采购预算时,需要将采购项目细分,保证每一个采购项目都有明确的记载。同时,做好预算编制的备案,确保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编制采购预算之前,需要结合市场经济环境下采购项目的市场平均价格以及最低价格,提高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对于超出预算的采购项目,需要召开预算追加听证会,以公开的形式,确保预算追加的透明度,避免出现暗箱操作影响政府投入资金的浪费。

2、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加强预算编制的意识,按照《政府采购法》中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的标准,不允许出现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或者是超标采购的情况。

3、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部门需要建立高效运转的机制,优化岗位的结构,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每一个采购项目实行量化管理,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

4、针对现行的采购方法进行优化,大力推广协议供货制度,避免出现重复采购、小批次采购的情况出现,提高政府采购组织或机构的采购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不会受到影响。

(四)信息化采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采购的效率。例如,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招标会,供应商便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投标,这样可以避免部分供应商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参与招标会,甚至国外的一些供应商也可以参与我国召开的政府采购招标会,利用整个社会乃至世界的资源,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与效益。依靠电子贸易系统,政府的采购环节就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也减少了招标会场的布置等一系列成本费用的支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显著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柳青.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

[2]高益民.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35.

[3]张瑞霞.试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的会计核算[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11.

[4]许春风.努力开创部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新局面[J].交通财会,201012.

[5]高云会,李艳梅.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6]丁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监管[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210.  



本文编号:16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