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质量管理的关键
贾红英 际华三五三四制衣有限公司
摘要:在浅析企业管理工作中,每每谈起产品质量管理时,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诸多的质量“奖惩”制度和办法,似乎没有“奖惩”就没有了质量。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质量“奖惩”只是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种传统手段,一种方法,绝不是解决质量问题的唯一办法。在此,想从以下几方面对质量管理工作方法和制度的关键进行一些探析。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科学管理;
一、如何看待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奖”与“惩”
对于如何看待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奖”与“惩”这个问题,,可以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难得统一。
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主要依靠“奖惩”,这个无可非议,但是,随着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除了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模式之外,更多是应该在创新管理上多学习、多完善、多创新,千万不可墨守成规,照本宣科。众所周知,凡是在生产一线好质量管理的人都很清楚,对于六、七十年代的员工而言,他们对质量“奖惩”充满了敬畏之心;而对于80后、90后的员工而言,“奖惩”对他们来讲只是一种经济处罚手段而已,所以他们很少去关注每月的“奖惩”结果,而是关注处罚额度是否能在个人的容忍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他们的容忍范围,他们就会拍屁股走人。由此可见,过度的处罚会引发企业员工大量流失,用工匮乏。
经深入某企业生产一线调查了解,70%以上的员工管理者对动不动就对员工进行处罚表示反对和不满;20%左右的员工认为所谓处罚,无非是当官的罚百姓,上级罚下级,大官罚小官是权利和权威的体现;10%左右的员工认为处罚比较明了直观,方法简单好使有用,还能对产品质量起一定的作用。于是乎,在生产实际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遇到质量出现问题时,一般采用小问题小罚,大问题大罚,特大问题大多由所谓的专题会说了算。因此,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许多明文规定的东西,经过人为的操作,本该下发红头文件处罚的质量报告就变成了不痛不痒的小小罚单,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核心问题就是“宁可失去钱财,勿要影响评先”,由此造成了一种质量管控成了“干打雷难下雨”的怪毛病,许多看是挺认真挺严肃的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一个摆设。
二、如何使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奖”与“惩”
质量管理应该从人才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能力与水平。首先,人是第一要素,质量管理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如何选人、用人、育人是摆在每个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课题。业务精通是基础,技术管理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东西,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纸上谈兵,技术人才需要真本领而不是 “糊弄人”。技术管理是一门科学,不懂就是不懂,千万不能装懂,装懂的结果害己、害人,甚至会断送一个企业的生命。
另外,在不少企业中,对质量管理工作者而言,奖罚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每每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会随之出现一个“关于XXX质量问题的处理通报”,内容大多以罚款为主,小则上百元,大则上万元,美其名曰是为了“敲山震虎,教育他人”,实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由此以往,使不少质量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养成“以罚代管”的狭隘思维,从而形成工作方法简单,创新能力低下。
首先,要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昌盛与衰落,与其产品质量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因为:“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没有好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好质量员工就没有好“饭碗”,没有好质量企业就没有发展力,企业就失去生存的源泉。为此,企业必须强化员工质量意识教育,将质量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个员工的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人人心中有质量,手上个个抓质量的浓厚的质量管理氛围,培养出一支具有全员质量意识的员工队伍,是质量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第三、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
其实,在工作实践中大家不难发现,许多质量问题的发生,既有它的偶发性,又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它是一个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它与该企业的技术实力、设备更新、管理能力、员工素质等等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支业务熟悉,专业专一,技术过硬的质量管理团队,只是紧紧依靠一些传统的管理经验,一些意识固化、不识新事物、接受能力慢的人来维系,只能是过一时算一时,不出问题只是暂时。因此,必须培养打造一支一流的技术团队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靠经验管理它的生命是不会长久的。
首先是技术人才的培养,它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有一批文化知识较高,专业知识丰富的青年人才作支撑。同时,需要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的技术专家作指导。否则,技术人才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只有过硬的人才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质量。
其次,质量的好坏,与生产设备的自动程度、先进的设备性能是密不可分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生产工具,生产设备就很难生产处好的产品。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改善了工作环境,提升了产品质量。尤其是在服装生产企业最为明显,现在的电脑平缝机已取代了普通平缝机,自动断线、自动开袋等智能设备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在生产一线员工也越来越喜欢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由此可见,先进的生产设备也是解决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者,企业文化的建设,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员工将企业精神、质量理念,牢记于心,固化于行,发扬光大,更是企业质量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产品质量的灵魂。先进的企业文化,一定会不断推进企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结语
总之,不同行业对产品质量有不同的要求,管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措施也是各不相同。正确的方法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管理群体,如何解决好管理工作中的“奖惩”问题,是一个值得每一个管理工作者深深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编号:16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