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发布时间:2015-03-06 17:01

黄利红 巴陵石化合成橡胶事业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中的不和谐现象表现,认为不和谐因素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而要化解这些不和谐现象,必须从企业文化角度,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教育,培育员工和谐的心态,细化工作制度建设,严格职责,追究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发挥示范作用,营造和谐氛围。

关键词:企业文化、主体责任、和谐企业

在当今社会里,企业作为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是经济社会和谐的基石。而企业和谐是以多方得利、多方共赢为原则的经济生态平衡,是建立在企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真诚、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基础之上的。故而它的和谐又取决于企业主体之间的和谐,即领导者、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和谐。

 一、企业中的不和谐现象分析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在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下,物欲横流和社会浮躁必然波及到企业组织及企业中的不同层次员工,必然导致一些人在自我认知和对企业认识中陷入迷茫状态,出现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员工与企业及领导者、管理层在工作目标和价值取向上认识差异。员工是很现实的,他们希望获取即时、更多的个人收益,凸显经济价值;而企业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取得经济价值外,还要考虑资本积累,用于企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体现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二是员工不认同企业及领导者、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员工对管理层强调“刚性”、力避“柔性”,注重技术成本、忽视管理成本,关注当下、不重长远的做法颇有微词,员工自身的“安全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渐行渐远,员工感到有压力而无动力;管理层对员工执行力不强、工作质量不高、怨言甚多也很有看法,认为员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批评不行处罚也不行,“死猪不怕开水烫”,继而发出现在的员工真不好管的感叹!

    三是员工对所在工作区域的人际关系不满意。由于利益关系,企业的奖罚对象主要是个人而不是整个群体。因此,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较多的表现为利益之争和竞争关系,合作协调相对削弱,导致员工追求归属感的诉求难以满足,心理上难以达成契约。

    四是员工自我的不适应。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或不敢有所作为,或妄尊自大;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制度规范在维持社会和企业及工作场所稳定,以及生产流通环节正常运转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主观认识不足,导致诸多不和谐自我行为的产生,如自由散漫、破坏纪律,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去滋事、生事。

    上述现象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化解、消除或减少已经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笔者认为,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而要化解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强企业组织和员工主体之间的心理沟通,从强化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契约意识上来解决问题。

    二、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培育员工和谐的心态

    责任意识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元素,是企业员工主体尤其是领导者、管理层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体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工作成效。荀子曰:“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敷衍推却之理。有责要有为,有为才有位。实践证明,主体责任意识的缺乏,不仅导致了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而且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流行病。所以说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可能达到目标,实现愿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要提高主体的责任意识,首先就是不要再问“谁为此事负责?”“为什么他们总是不能做得好些?”或者“为什么我们必须忍受这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而是首先要问“我如何能够改变现状?”“我能为此做些什么?”“我应该如何做得不同寻常?”这样一些有助于解决矛盾,改变现状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持续有效的教育,引导企业员工不断更新观念,用平和的心态、正能量的姿态来面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在融合、消化、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理性、友善、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使他们成为和谐企业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三、细化工作制度建设,严格职责,追究责任求和谐

    中国有句古语,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细化才能问责。一要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岗位层层细化量化制度,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件件工作有着落的责任氛围。如国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据悉它的每个公共设施,就哪怕是插座、开关等这些不起眼的物品,都确定了责任维护人,同时还进行了标识,制订相应的考核细则,几年下来,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了可观的维护成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民主管理制度;引入沟通技巧,正确把握管理工作中的“刚性”与“柔性”特性;一切从企业利益和主体经济利益出发,抓重点、抓关键、求实效。三要坚持经常关注员工的诉求,倾听员工的呼声,通过将“上行改为下行”、开辟“企业信箱”等多渠道民意直通车,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释惑解难;同时要化解矛盾,及时消除不和谐因素。四要坚决贯彻党中央、集团公司“企业党政领导都是企业和谐稳定第一责任人”的指示精神,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实践和谐企业建设;同时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企业真正呈现出主体间利益均衡、同事间友好相处、生存环境与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大为改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企业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完善考核机制,发挥示范作用,营造和谐氛围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是在物质激励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引入精神激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员工提供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平台,比如列席企业高层管理会议等,使员工的成就感、尊重感得到展现。二是坚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作思维,定期开展 “星级员工”及“示范岗位”等评选活动,使得企业员工从榜样中得到激励。三是积极探讨以有效的责任权重进行激励和考核的方式,以期培育企业的责任价值观,牢固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四是引入快乐工作理念,适时开展小型、多样丰富的各类活动,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增强心理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不稳定因素,构建和谐企业。

总之,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需要企业主体之间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彼此沟通,彼此助力,彼此互利,只有如此,企业的主体与群体及个体之间才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经营之舟才能在竞争的商海风浪中永立潮头!



本文编号:16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