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产经营分析,提升青海油田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赵展宁 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
一、企业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的目的及意义
(一)生产经营分析会概论及其分类
生产经营分析会根据会计周期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分析会。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生产分析会制度或规定,对会议的组织部门、参会部门、分析报告、涉及的数据、图表等要有明确的要求,便于统一口径,避免全业务全分析,泛泛而谈,达不到会议的预期目的。
(二)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通过开展科学规范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能客观、准确、全面地掌握企业及所属各部门、各专业在一定时期和环境下的实际经营效绩,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桌面化。通过月度(季度、半年、全年)对标分析,突出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重点,特别是有利于决策者对经营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把握市场,运筹帷幄,及时纠正偏差,巩固成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科学而准确的方向依据,便于制定出下一步更加准确有效的经营措施,同时,也对考核各部门经营工作的优劣和奖罚提供了最直观有效的依据。
井下作业公司建立了由计划经营科牵头组织的生产经营分析例会制度,站在为公司、为油田发展出谋划策的高度,综合多个部门的信息,通过对各部门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结合实事求是的量化分析和科学预测,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推进了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三基”工作不断上水平。
二、现阶段企业生产经营分析会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议重视不够,会前准备不充分。
个别部门对会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处于应付状态,没有立足实际,提前收集具有带表性的详实的数字数据,提供的汇报材料没有突出重点,全业务全分析,泛泛而谈,会前没有确定明确的分析主题和重点, 发言无主次之分,结果不但费时又无实效,把经营活动分析会议开成了统计通报会议或工作总结会议,达不到会议召开的预期目的,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二)经营分析不深不透,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多数部门提供的信息乍一看数字、图表、说明一应俱全,仔细查看只是对数据的一些简单叠加,经营分析始终停留在收入分析上而不是利润分析上,重复着“自己比自己”,同比环比或者实际收入与计划收入的低水平分析上,分析措施和网络不够健全。没有站在经营的各种角度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内部因素与外部影响,纵向与横向,暂时性与长远性等相结合,分析具体部门的具体经营优劣情况。没有通过数字表面去看实质,所以找不到经营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找到问题了又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的“分析”犹如白开水一般,怎么能给企业把好经营脉,做到扬长避短,提出符合实际的经营措施?
(三)提出的经营措施不清不细,操作性不强。
通过详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和切合实际的科学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经营运行中的偏差和问题。生产经营分析会通过汇报和讨论把应景运行中的问题摆在了桌面上。针对发现的问题,企业或部门就要切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或方案以纠正偏差。然而,很少有部门给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措施,老生常谈总是大而化之的从安全、纪律、服务、效率等方面用宏观管理的词语泛泛而谈,提出的措施具体到部门业务上很难去操作和落实,让大家无所适从,制定的措施没有注重微观上的务实,这就使得阶段性经营措施或决策缺乏针对性,也失去了时效性,不能真正为解决发展趋势中所出现的问题,指明方向。
(四)注重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轻视了职能改进。
生产经营分析并不单单是财务分析,更多的是业务上的分析,财务与业务相融合增强了企业的预算执行力。然而生产经营分析会通过职能管理层面不同部门业务运营角度的具体分析,可拓展企业在组织、流程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实施科学的职能调整或变革,为企业的更大发展提供更多方面的潜能和活力。这一点恰恰被传统的经营分析会所忽视,这就使得企业职工素质、劳动组合、经营机制、通信能力、网络运行及资金投入等各项经营要素有偏离处于最佳组合状态的可能,企业实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变得很难。
三、提高企业经营分析会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生产经营分析会的宣贯力度,号召全员参与。
企业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是发展的需要,企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通过媒体、网络、报纸等途径加大对该会议的宣传,尤其是要各基层各部门负责人领会此项活动的深刻意义,转变观念,避免其应付差事马虎过关的心理。同时,,由于生产经营分析会的内容涉及公司供、产、销,人、财、物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每位员工,因此只有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广泛参与,自下而上的全员分析,才能实现会议的真正目的,达到不断改进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分析会相关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分析会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使相关的操作和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完善和细化现有的生产经营分析活动制度,从会议的组织、目的、各部门职责、提交的汇报材料、涉及的数据图表以及提出的经营措施等进行详细的要求,避免华而不实、千篇一律的泛泛而谈。拓展好分析制度建设的内容和检查,将生产经营分析纳入工作绩效考核或考评范围之类,通过相应的通报和奖惩,以规范和完善经营分析工作,提高分析工作质量,发挥经营分析的积极作用。
(三)拓宽经营分析新方法,探究经营管理问题根源。
经营分析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而是为了从经营数据中去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深究问题的根源,这才是开经营分析会的价值所在。改变以往对经营数据同比与环比的简单反复比较,因为那只是变换着文字进行表述罢了,并没有深究数字背后所存在的潜在规律和深藏着的问题,这样的分析报告就有可能违背了数字分析的初衷。所谓角度不同结论不同,因此在获得及时、准确、完整的经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一些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突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成本重点因素或环节开展专项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事后分析与事前分析、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强化内外环境下企业内部物资周转、生产经营规模、业务发展的对比和分析,力求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反映同一数字的不同内涵。多种分析法法相结合避免了原地打转,可以达到以点到面的效果,便于企业或部门找到不同于以往的问题症结,提高经营分析会的质量,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献计献策。
(四)从微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企业作为具体的经营单位兼容一定的管理职能,为此,针对经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制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当然是越具体越好,这样就能够避免工作执行者的盲目性。如果说我们具体的业务部门所制定的措施,大多超越微观而大谈宏观变数,或者使用“尽可能的”、“大概”、“或许”等无法量化考评的措施,没有实事求是的具体做法,没有注重实效,那么无疑于纸上谈兵、雾里看花,华而不实,会令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无从做起,对自己而言就如同是上一次分析的翻版,那么,这就失去了召开经营分析会的真正意义。
生产经营分析会是企业通过经营分析调整管理思维和手段的一种方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很好的评估一个企业在一定阶段内安全生产、四新技术应用、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有效性和薄弱点。一个成功的生产经营分析会一定会使参会人员在脑子中形成应有的触动和明晰的目标,如果没有,那么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会议是失败的。生产经营分析会的落脚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经营措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服务,如果偏离了这一点那就失去了会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简泽民.企业经营分析手册.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蔡维灿.经营预测与决策分析——理论、实践、案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编号:16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