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是社会改革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技术
本文选题:社会工程 + 系统工程 ; 参考:《教学与研究》2010年08期
【摘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改革是事关中国发展的命运与前途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过程的方法论特点,使其上升为科学的方法和方法论,这个方法及其方法论就是社会工程的学问。社会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不完全的;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任务就只是停留在理论解释上。社会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是一门综合哲学、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学科,它为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工作者联盟,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form is a social system engineering related to the fate and future of China's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the method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ces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turn it into a scientific method and methodology, which is the knowledge of social engineering. Social engineering is an integral part of Marxist theory. Without social engineering, the circular process of "practice, understanding, practice, and recognition" is incomplete; the task of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society is merely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The overall goal of social engineering is to put people firs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t is a subject of comprehensive philosophy,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society. The alliance of workers i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has opened up a vast fiel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03;C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桂华;;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社会诚信体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方立;;从新闻摄影六大理念谈以人为本[J];新闻知识;2007年02期
3 陶晓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民族地区素质教育[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陶晓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民族地区素质教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王杉圣;;以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契机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努力推动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J];新疆地方志;2007年02期
6 吴海波,裴晓宁;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本管理[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晓鸿;以人为本的口语教学综合互动模式初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邱汝芳;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薪酬激励制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9 梅茂荣,罗建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王东,赵虎,尚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理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殿录;;“以人为本”构建节约型社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7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英 费建法;“以人为本”的市场开发系统工程[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改善民生[N];西安日报;2009年
3 记者 赖继红;百处邮票绿地让公园建到居民家门口[N];南昌日报;2010年
4 王雨辰;法治政府建设研究的一部力作[N];湖北日报;2006年
5 王海青;从博中求专走向全面发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把握和谐本质 坚持以人为本[N];锦州日报;2005年
7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武汉[N];长江日报;2005年
8 辽宁人口信息中心研究员 曹景椿;以人为本[N];中国人口报;2002年
9 记者 徐英梅 张淑瑜;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10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李家龙;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N];淮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明泉;社会工程财务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2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3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英伟;社会工程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6 辛涛;系统优化在提高中国饭店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7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菊红;知识管理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6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48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94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