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管理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06-15 22:44

  本文选题:管理学习 + 技术学习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10期


【摘要】:管理学习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向发达国家的企业学习管理知识、规范、方法和程序的过程。与技术学习相比,管理学习更多地源自于企业外部。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企业管理学习的研究是较为缺乏的。研究表明,影响管理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意图、学习能力、外方的意图和能力、领导力和学习机制。
[Abstract]:Management learn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anagement knowledge, norms,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rom enterpri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ompared with technical learning, management learning comes more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enterprise. Up to now, the research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arning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acking.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management learning include: intention, learning ability, foreign intention and ability,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73060,7077306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05JA630030)
【分类号】:C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魏江,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1996年01期

2 谢伟;加工贸易和技术学习[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0期

3 谢伟;技术学习和竞争优势:文献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4 魏广杰;;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学习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9期

5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6 陈劲,瞿文光;技术超学习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年06期

7 李新春;产品联盟与技术联盟——我国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晓庆;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D];浙江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毓华;企业科技开发项目的特点分析及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J];玻璃纤维;2003年01期

2 沈必扬,邓瑞,吴添祖;企业创新网络和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3 夏清华;;联盟企业的治理结构、吸收能力与弱势企业的学习[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4 王海威,朱建忠,许庆瑞;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测度指标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李军;;国防科技工业中先导型战略产业培养模式分析[J];国防技术基础;2006年05期

6 吴晓波;动态学习与企业的核心能力[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7 谢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布和竞争策略——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产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8 谢伟;;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轿车工业[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9 韵江;刘立;;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以中国路明集团为案例[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10 本刊特约评论员;;试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侧议[J];管理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Xinggui LIU~(1,2) Lei XIAO~1 1 School of management,UESTC,Chengdu,P.R.China,610054 2 Dongfang Turbine Co.,LTD.Deyang,P.R.China,618201;Study on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Upgrading in Different Innovation Mode Case Study of Dongfang Turbine Co.,LTD[A];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lobal Manufacturing and China[C];2007年

2 郑海航;吴冬梅;;我国企业管理理论50年的发展[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陈国宏;;模仿创新——我国企业技术发展的有效选择[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陈衍泰;陈国宏;;第1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A];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韵江;刘立;;战略演进视角下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生辉;;企业非突破性自主创新模式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钢;徐乾;;模块化产业结构中的企业自主创新[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凤武;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系统及其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2 王开明;企业的知识资本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陈菲琼;企业知识联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杨东奇;企业产品创新力形成要素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6 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03年

7 郭雯;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组织学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李元;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9 张建东;企业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易将能;区域创新网络与共性技术研发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磊;基于组织学习的公司创业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曹志刚;全球化环境下赢得后发优势——我国制造业的二次创新战略[D];浙江大学;2002年

3 毛维青;组合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能力匹配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林发文;陕西正大有限公司战略联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刘清华;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林同富;实达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延燕;齐鲁石化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华芳;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有效组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9 刘显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王晓靖;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跨国技术联盟的组织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瑞,陈劲;中国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展望[J];管理工程学报;1997年S1期

2 魏江,刘锦;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4 毛蕴诗,欧阳桃花,魏国政;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格兰仕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5 谢伟;技术学习和竞争优势:文献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6 谢伟;加工贸易和技术学习[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0期

7 谢伟;发展中国家技术学习过程的四个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06期

8 余江,方新;影响产业技术跨越的价值链状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2年05期

9 叶明;中国大中型企业科技队伍创新能力研究[J];科研管理;1995年01期

10 吴晓波;二次创新的进化过程[J];科研管理;199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晓庆;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在调资试点中搞好考工[J];中国劳动;1980年02期

2 唐树申;丁世民;;从抓培训入手 提高定额水平[J];中国劳动;1980年10期

3 廖华冲;;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搞好高压断路器的维修工作[J];吉林电力;1980年03期

4 ;认真抓好技术培训[J];中国劳动;1980年11期

5 白洛;;把职工教育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完成——白洛同志在全省机械工业职工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中国机械工程;1980年01期

6 邱慈均;;积极培训饲料加工技术人员[J];饲料研究;1980年01期

7 青萱;;树一代新风 育一代新人[J];中国劳动;1981年05期

8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若干问题[J];甘肃农业科技;1981年05期

9 ;金融园地的辛勤育苗人——黄忠选[J];中国金融;1981年10期

10 ;三机部召开“斯贝”制造技术学习使用现场会[J];航空制造技术;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培养城郊经济新农民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2 关福民;;中国紧凑型荧光灯的国际机遇和挑战——进入WTO前夕[A];海峡两岸第八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1年

3 张晓林;陈春铁;;脑卒中偏瘫社区康复经验浅谈(附121例分析)[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苗华;张绍礼;刘瑞昌;马斌胜;;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赵妍;陈红艳;刘儒德;;多媒体呈现方式对认知负荷与学习成效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金卫东;;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诊断脊柱疾患中的应用[A];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学习班讲义[C];2005年

7 姚畅;;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心理性格和个性特长的发展[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8 李飞飞;;刍议音乐专业学生表演能力训练的原则[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徐全勇;;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合资战略[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周豪民;;琐谈中医项目的推广应用[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晓琴;东北苗木花卉之乡[N];中国特产报;2000年

2 郑德胜;六月,山区掀起科技潮[N];广东科技报;2000年

3 左克尧 陆宁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情况[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郑蔚 通讯员 余光贤;上海石化技术创新不断升级[N];文汇报;2000年

5 记者 袁立新 通讯员 刘文清;别为图美乱“矫牙”[N];健康报;2001年

6 通讯员 姚志宏;合理搭配 重在提高[N];中国石油报;2001年

7 记者 田洪顺;重自身基础建设 保群众放心用药[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彭笑;技术学习的顺序[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康伟平;我国环保产业如何利用外资的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2年

10 桑新民 焦建利 汪晓东;“3+9+终身”的样子[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晓庆;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莉珠;后发优势与企业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毅;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3年

4 王贵全;后发优势与贸易利益[D];复旦大学;2003年

5 于惊涛;外部新技术获取模式、情境与绩效相关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东风;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集群成长与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波;面向整体技术能力演进的企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修振威;企业技术联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周雪松;产业集群技术学习过程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晓;基于知识网络的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孙翠玲;职业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行动学习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锦;企业技术能力激活机理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闵越;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与产业聚集互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高U,

本文编号:2023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023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