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及多能源应用的天然气电气互联网络最优能源管理方法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73;TK018
【部分图文】:
动的制冷机组成。这些制冷器的压缩机不S接由电驱动,而是与连,通过内燃机的轴承驱动194??收式制冷机组(WARG,Water?Absorption?Refrigerator?Group):三联产设施配置中最为常见的制冷机组,制冷的吸收机组通常由或者锅炉产生的热水驱动。??栗(EHP,Electric?Heat?Pump):电热架迎常拥有制冷和制热两过选择运行模式分别可以消耗电能制冷或制热。电热泵同样可以的输出端相联,由热电联产机组的电能输出直接驱动。??来说,以上几种制冷方案都可以进一步和废热回收装置组合,使施的产能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比如,天然气直燃式制冷机组的废热可以通过热栗回收,可以用来调节冷却塔中水循环的温度定用户的需要。比如冷却塔中的循环水温度是大约30°C,而一在50°C的热空气用于制热。引擎驱动制冷机组也是相似,通过再利用,甚至可以更为高效地回收废热||()1?文献[95]中也介热泵提高从水吸收式制冷机组H收废热的热能等级的方案。??能量注入??
图2-6三联产设施示意图??Figure?2.6:?The?diagram?of?a?CCHP?plant??以图2-6所示一般三联产设施的示意图为例进行说明,儿柚丁??2.2.1节中给??出的能源集线器建模思路进行建模。由于图2-6屮所小的7+:联产设施直接连接配??电网和天然气网,它可以直接接收来自配网的电能和天然气注入。5联产设施内??部配置有四台多能源设备用于承担冷、热、电种能E负荷的供能任务。电能输??出可以供本地用户%直接使用,也可以以WV返送至配电网。热能负荷的供应可??以由CHP,?CHG或者EHP在制热模式下以a扣必+?(;,),a.G或者(1-00供应。??冷气负荷可以由WARG或EHP在制冷模式下以凡?或/I承扒。lU能负荷可以??依赖配电网以,或者CHP机组的电能输出以aJF、供应。其中,为了描述三??联产设施内部的能量流动和各个多能源设备的能量调度,引入能量分配系数???=[?,,a2,?a,,?&?m,]表不在三联产设施内部各个能量H路分支处的能量分配。它??也反映了三联产设施在某一时刻选定的的运行策略和产能方案,同时,运行策略??和产能方案的变更也会直接体现在能量分配系数丨:。如果我们分别使用列向ffi??£>[?出
或在条件允许时输入配热网络。??为了简化说明,在下面的例子中忽略能量分配系数的确定过程,仅仅考虑上??述三种运行策略。以图2-7中所示的简单三联产设施为例,它的具体多能源设备??配置如表2中所示。考虑制冷和制热的天然n价格是2.36?¥/m3,发电的天然气??价格是2.51?¥/?m3,三联产设施的上网电价是0.65?¥/kWh?11G8_1Q9]。令参考用独立??产能设备的参考三联产能效分别是是<=0.4,?<=0.9和COPsP=3.5lll()l。??W??F?|?(S)?—,?(d)Kc)?|?#??I?*?jitJ?I??I?I?W?£?I??Q??图2-7?—个简单三联产设施例子??Figure?2.7:?A?simple?CCHP?plant?example??表2-2三联产设施例子设备配置??Table?2-2?Configuration?of?the?CCHP?plant?example??多能源设备?能效?装机容量??ww=36%??热电联产机组?300MW??如=43?%??燃烧发热机组=90%?650MW??电热泵?COP=4?150MW??选取冷、热、电日负荷曲线中的某两个时间断面作为三联产设施的本地负荷??场景Sl,负荷场景S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聪;王蓓蓓;李扬;孙宇军;;基于实时电价的大规模风电消纳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模型[J];电网技术;2014年11期
2 张延宇;曾鹏;臧传治;;智能电网环境下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8期
3 陈沧杨;胡博;谢开贵;万凌云;向彬;;计入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购电风险的峰谷分时电价模型[J];电网技术;2014年08期
4 徐智威;胡泽春;宋永华;张洪财;陈晓爽;;基于动态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序充电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2期
5 别朝红;胡国伟;谢海鹏;李更丰;;考虑需求响应的含风电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3期
6 丁春香;张秋辉;;英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政策及启示[J];天然气技术;2009年03期
7 马涛;;国外氢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节能技术;2008年04期
8 张钦;王锡凡;王建学;冯长有;刘林;;电力市场下需求响应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3期
9 杨凤玲,王海旭,杨庆泉;对美国天然气法律与政策的思索[J];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11期
10 李宏勋,赵玺玉,张荣旺;日本政府促进天然气消费的政策措施及其启示[J];天然气工业;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义斌;天然气—电力混合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乐小江;考虑直接负荷控制的机组组合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3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84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