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对分课堂管理策略实践研究
【学位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712.4;TP3-4
【部分图文】:
图 1-4 对分课堂“隔堂对分”的教学过程如果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和吸收和讨论学习这三个环节就是当堂对分。当教师连续上多节课的时候,也可以将两种对分子模式结合使用。例如教师每周上一次课,每次连续上四节课,可以在第一节课讨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第三节课实行当堂对分,第四节课讲授下一章的内容,课后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内化吸收,下周上课第一节课的时候讨论学习上周教师讲授的内容。[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选择使用合适的对分课堂子模式。二、课堂管理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课堂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古德(1973)认为:“课堂管理是通过处理或指导课堂活动所涉及的问题,如教学资料、环境布置、民主方式、纪律及学生社会关系等,以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2]埃默(1987)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组织和维护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行为和
图 1-1 对分课堂研究的发文量(2018 年 7 月检索的数据)接着笔者又在“中国知网”以“ 课堂管理”为关键词进行计量可视化跨库检索分析发现,涉及的文献篇数从 1983 年的 1 篇到 2018 年 191 篇,在近三年大致的递增式线性分布,如图 1-2。由此可见人们对课堂管理的关注比较早,但截至今天,课堂管理依然是一个研究热点这也体现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图 1-2 课堂管理研究发文量(2018 年 8 月检索的数据)在前一检索的基础笔者又在“中国知网”以“对分课堂 课堂管理”为关键词进行计量可视化跨库检索分析发现,涉及的文献篇数为 0,如图 1-3 所示,说明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研究目前还非常少,但是学者们对课堂管理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关于对分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可以借助前人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来开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安晓丽;;关于“对分课堂”是否适合高中课堂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5年05期
2 张树芝;;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管理实践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3年01期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年17期
4 申建朝;;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述评[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5 闫祯;郭建耀;;论课堂管理及其对教学的促进功能[J];教学与管理;2009年18期
6 崔艾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9期
7 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8 樊建华;课堂管理的主要理论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舒曼;基于微视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咏梅;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中职学校英语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3 沈丽佳;中职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动机与激发策略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4 吉燕娜;中职学校翻转课堂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5 杨亚红;普通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
6 孟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7 秦广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8 王秀玫;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9 黄晓蕾;基于对分课堂模式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外洋;中职学校英语互动课堂管理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5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85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