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5:17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政府部门为减缓交通拥堵,在持续增大交通供给、优化交通布局的同时,连续引入了一系列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例如限行、限购、停车收费和错峰出行等,拥堵收费也成为交通需求管理的备选政策之一。本论文以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TDM)可接受性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基于价值-信仰-规范(VBN)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从社会认知方面确定了影响可接受性的五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亲环境目标、问题意识、责任归属、个人规范以及最终愿意采取行动;然后,结合具体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又从心理感知方面确定了感知公平、感知有效、感知自由、感知利益与可接受性共五个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综述确定各因素的观测指标,构建量表进行量化与描述,并通过预先调研对量表进行了改进。论文进行了三种情景假设:维持现行限号政策以及改善公交政策(政策包A);征收拥堵费、取消限号以及加强改善公交政策(政策包B);征收高额拥堵费、取消限号、加强改善公交以及个人公交补贴政策(政策包C),分别对以上情景进行可接受性影响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影响因素描述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亲环境目标、问题意识、责任归属、个人规范、愿意采取行动、感知公平、感知有效、感知自由和感知利益因素对可接受性的影响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根据因素均值大小对影响因素的程度进行界定,并结合模型中的路径系数指标分析因素对可接受性影响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从VBN理论来看,问题意识对愿意行动的影响最大,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实施政策时要提高公众的问题意识度;同时,愿意行动分别对感知公平、感知有效、感知自由和感知利益产生影响,在政策实施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从对可接受性的直接影响来看,对于A政策,感知有效对可接受性的直接影响最显著,感知自由对可接受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模型给予删除;对于B政策,感知自由对可接受性的影响最大,感知公平对可接受性的影响最小;对于C政策,感知有效对该政策的可接受性影响最大,感知利益对该政策的可接受性影响最小。根据因素对可接受性影响的大小从加强宣传提高问题感知、提高公平性、加强教育提高公众对有效性感知,提高自由度等建议,旨在提高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可接受性。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631.5
【部分图文】: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研究


研究路线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研究


一l规范激活理论(Schwa到比,1977)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可接受性研究


图2-2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模型(Stem,?1999)??Figure?2-2?The?model?of?Vaule-?Belife-Norm?theory?(Stem,?1999)??理论框架的不同部分己经应用于对环境有意义的意图和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恢翚;孙祥龙;陆建;;拥挤收费措施的公众可接受性与有效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2 孙祥龙;陆建;;基于结构方程的拥挤收费公众可接受性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3 徐曌;欧国立;;交通拥堵收费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2期

4 赵顗;金茂菁;孙祥龙;;拥堵收费可接受性的主观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年05期

5 甘勇华;;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适用条件及效果[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年05期

6 黄伟;;TSM/TDM策略分类与评价分析[J];城市交通;2012年05期

7 鄢勇飞;朱顺应;王红;;公众参与的交通需求管理[J];城市交通;2010年03期

8 刘德吉;;城市公交票价优惠政策之理性思考[J];价格月刊;2009年02期

9 李大治;王二平;;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对政策可接受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年06期

10 周鹤龙,徐吉谦;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慧慧;沈阳市四星级酒店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2 钱璐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宜居城市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冯秀琴;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顾客满意度测评与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夫军;交通需求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何涛;结构方程模型PLS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4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864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4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