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超网络视角的知识协同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4:40
本文关键词:基于知识超网络视角的知识协同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超网络 知识协同共建 知识协同者 语义本体 SNKC
【摘要】:知识管理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得现今社会步入了知识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最为宝贵的财富,知识管理也成为了理论界一个重要课题而备受关注。而这其中知识协同作为知识管理重要的分支之一,也一直是从事知识管理研究的个人和组织的热点研究对象之一。另一方面,现今知识网络越来越复杂化、错综化和无序化,各种网络要素之间密切联系、高度交织,从单一要素模式的知识网络出发研究知识协同已经不能很好的反映出知识系统的整体模式和复杂构成。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在复杂知识超网络环境下知识协同的方法、模型和技术,已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软件组织作为典型的知识型组织,不仅需要储备大量技术知识型人才以及知识文献,同时也在组织业务开展过程中隐式的构建了自身固有的知识库,该类型组织具备了进行复杂知识超网络研究的基础特征。因此,本文从软件研发组织中的知识活动入手,以知识超网络理论为研究基础,旨在探讨知识超网络环境下实现知识协同的技术和方法:(1)利用超图理论详细分析知识超网络的结构,同时分析节点、边之间的特性,提出知识超网络的数据构建方法;(2)结合现有知识管理的相关方法,分析在知识超网络中进行知识协同的需求和特点,分别从发现知识协同者角度和知识协同共建角度出发构建相应的知识协同方法和模型;(3)利用本体语义、模糊匹配等技术解决超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语义Web环境下研发知识协同工具SNKC系统;(4)对系统进行模拟数据测试,验证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最后给出具体的项目实施运用案例。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丰富了知识超网络理论,并从数据分析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这些网络的方法,包括单模网络节点的描述,异构节点间的转化,异构网络关联的建立等;(2)分别从发现知识协同者角度和知识协同共建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知识超网络视角的知识协同的方法和技术;(3)开发了企业内部级别知识协同工具SNKC。利用SNKC系统不仅能为组织内部知识交流和分享提供开放的平台,同时也能更好的为组织开展知识重用、知识创新等知识活动所服务。
【关键词】:知识超网络 知识协同共建 知识协同者 语义本体 SNKC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3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12
- 1.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1.2 研究的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12-21
- 1.2.1 软件行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12-15
- 1.2.2 知识协同的研究现状15-18
- 1.2.3 知识网络和复杂知识超网络模型、机制的研究现状18-20
- 1.2.4 知识管理在知识超网络中应用的研究现状20-21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21-23
- 2 知识超网络的界定及其特性的研究23-40
- 2.1 知识超网络23-28
- 2.1.1 超网络概述23-25
- 2.1.2 知识超网络概念的界定25-28
- 2.2 知识超网络环境下元知识演化过程及其特性的定性分析28-30
- 2.2.1 元知识的演化28-29
- 2.2.2 知识超网络环境下元知识特性定性分析29-30
- 2.2.3 软件行业中知识的特点30
- 2.3 知识超网络环境下知识主体特性分析30-31
- 2.4 知识超网络模型的构建-以软件组织为实例31-40
- 2.4.1 知识超网络中知识单元网络31-33
- 2.4.2 知识超网络中知识主体网络33
- 2.4.3 知识超网络中知识载体网络33-34
- 2.4.4 知识超网络模型34-36
- 2.4.5 软件组织中KSN 模型的构建实例36-38
- 2.4.6 知识超网络特性分析38-40
- 3 基于知识超网络的知识协同模型40-61
- 3.1 知识超网络数据化描述原则40-46
- 3.1.1 元知识网络的数据描述40-42
- 3.1.2 知识主体网络的数据描述42-44
- 3.1.3 知识载体网络的数据描述44-45
- 3.1.4 异构网络关联映射的建立45-46
- 3.2 知识协同管理的目的与内容46-47
- 3.3 软件组织中知识协同的特点47-48
- 3.4 基于单模知识网络的知识协同模型的分析48-50
- 3.4.1 基于人员之间交互的知识协同48-49
- 3.4.2 基于知识流的知识协同模型49-50
- 3.5 基于知识超网络的知识协同的需求50-53
- 3.5.1 基于知识超网络的知识协同的特点50-52
- 3.5.2 基于知识超网络的知识协同的研究基础52-53
- 3.6 基于知识超网络的知识协同方法和模型53-61
- 3.6.1 协同环境中超网络关联节点的挖掘53-54
- 3.6.2 知识协同者发现的方法54-57
- 3.6.3 知识协同者发现的模型57
- 3.6.4 知识共建型知识协同的方法57-59
- 3.6.5 知识共建型知识协同的模型59-61
- 4 基于知识超网络视角的知识协同技术实现方法61-79
- 4.1 知识超网络环境中实现知识协同的技术要求61-62
- 4.2 语义本体技术的使用62-74
- 4.2.1 语义及本体概念63-64
- 4.2.2 本体在知识协同中的运用64-66
- 4.2.3 本体的构建与维护-以软件设计过程本体为例66-69
- 4.2.4 使用Jena 接口在Java 环境中使用本体69-71
- 4.2.5 语义推理的实现71-73
- 4.2.6 语义推理技术的比较73-74
- 4.3 融入模糊匹配技术74-76
- 4.3.1 字符匹配74-75
- 4.3.2 语义匹配方法75-76
- 4.4 构建SNKC 的关键程序设计方法76-79
- 4.4.1 知识协同者发现程序设计77-78
- 4.4.2 相同知识任务型知识协作程序设计78-79
- 5 SNKC 知识协同系统的开发和实现79-110
- 5.1 SNKC 系统开发技术简介79-80
- 5.2 SNKC 系统分析和体系架构80-84
- 5.2.1 SNKC 系统设计思路80-82
- 5.2.2 SNKC 系统实现原型的体系结构82-84
- 5.3 SNKC 平台技术架构介绍以及功能模块设计84-96
- 5.3.1 SNKC 平台的技术架构84-85
- 5.3.2 功能模块设计85-87
- 5.3.3 关键技术的实现87-96
- 5.4 SNKC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96-102
- 5.4.1 系统主界面96-97
- 5.4.2 数据库中网络的描述97
- 5.4.3 知识推荐与知识协同者推荐97-101
- 5.4.4 知识共建101-102
- 5.5 项目测试与数据模拟实验分析102-107
- 5.5.1 项目测试环境及测试数据来源102-103
- 5.5.2 知识协同者发现模块数据测试实验103-104
- 5.5.3 数据匹配模块数据测试实验104-107
- 5.5.4 结果分析107
- 5.6 项目在某软件公司中的实施及运用107-110
- 5.6.1 项目实施的背景107-108
- 5.6.2 项目实施流程108
- 5.6.3 项目解决的问题108-110
- 6 结论与展望110-112
- 参考文献112-116
- 致谢116-11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苏萍,钱旭,吴文杰,左力凡;基于知识协同的企业生产信息组织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年12期
2 王清晓;;基于知识协同的中小企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3 Anna Nagurney;;超网络:复杂性科学(英文)[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樊治平;冯博;俞竹超;;知识协同的发展及研究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11期
5 陆杉;;论供应链知识协同[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9期
6 李春娟;宋之杰;;基于知识协同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5期
7 李一楠;;企业集团知识协同机制研究[J];东岳论丛;2009年03期
8 朱道立;胡一z,
本文编号:713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71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