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声呐多目标检测中反波束成形递推算法及其应用
本文选题:声呐 + 波束成形 ; 参考:《声学学报》2016年05期
【摘要】:随着声呐检测能力的提高,多目标干扰下微弱信号的检测问题日益突出。当声呐方位历程显示上出现多个干扰轨迹时,弱目标的检测显得十分困难。自适应噪声抵消(Adaptive Noise Canceling,ANC)技术为抑制多个干扰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求解稳态最佳滤波矩阵存在着技术实现上的困难。本文提出用一种反波束成形(Inverse Beamforming,IBF)递推算法,在阵元域逐一抵消多个强干扰,从而增强并提取出微弱目标信号。文中给出了递推求解由逆矩阵所表达的最佳滤波矢量的理论推导和相应的公式。利用IBF算法处理海试数据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显著改善了强干扰下对微弱信号的检测,甚至在普通波束成形(CBF)中未能显示出来的信号都可以被检测出来。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nar detection ability, the problem of weak signal detection under multi-target interfer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detect weak targets when multiple interference tracks appear on sonar azimuth history display. Adaptive Noise canceling techniqu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ppressing multiple interferenc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steady-state optimal filtering matrix. In this paper, an inverse beamforming (IBF) recursive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cancels several strong interference one by one in the array element domain, thus enhances and extracts the weak target signal.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nd corresponding formula for solving the optimal filtering vector expressed by the inverse matrix are given. The IBF algorithm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sea test data and the better results are obtained. The detection of weak signals under strong interferenc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even the signals that can not be displayed in ordinary beamforming can be det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04343)资助
【分类号】:TB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玲;;水下导航系统——声呐[J];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14期
2 李启虎,张春华,李淑秋;数字多波束声呐的一种内插算法[J];应用声学;1994年05期
3 刘千里;;舰艇声呐测向精度试验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2年09期
4 刘明静;马运义;;潜艇艏部声呐流噪声计算方法研究[J];船海工程;2009年05期
5 ;欧盟研制海洋声呐监控技术可应用于海防安全[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13期
6 张小凤,赵俊渭;系统参数对双基地声呐定位性能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徐企华,钱纪英;声呐和海豚[J];物理教师;1994年02期
8 许彦伟;侯朝焕;李军;;非瑞利混响数据的模糊统计归一化[J];声学技术;2013年S1期
9 江峰,郎殿军,惠俊英;彩色视觉门限及LOFAR显示的数学模型[J];声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张小凤,赵俊渭,马忠成,李桂娟,王荣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双基地声呐定位算法研究[J];声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松海;王丁;王克雄;赤松友成;;江豚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及其声呐探测能力[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蒋立军;杜文萍;;海底浅地层剖面声呐的数字信号处理[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3 李磊;蔡惠智;;一种用于矢量阵被动声呐的多目标自动跟踪方法[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范军;汤渭霖;;声呐目标强度(TS)计算的板块元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唯诚;动物“声呐术”溯源[N];大众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为凯;蝙蝠超声声呐系统中鼻叶及外耳时变的声学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洪升;基于计算智能的声呐盲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铁栋;前视声呐的后置图像处理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晏婷;多频带声呐换能器匹配网络以及线性功率放大器[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赵恩才;海底光纤水听声呐光学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25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82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