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绵竹清平乡玉麦棚子沟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及堵江可能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0 06:29
【摘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后,绵竹市清平乡在持续强降雨的作用下,引起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群发泥石流。尤其是玉麦棚子沟,在震后先后爆发了3次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对沟口处小木岭一级电站的厂房设备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对电站的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野外的实地调查及对泥石流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风险性评价和堵江的可能性分析。研究表明,玉麦棚子沟泥石流性质为粘性泥石流,整体规模中等,流域的地形、构造及物源等条件均有利于泥石流的的形成,特别是在强降雨的作用下,存在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对玉麦棚子沟进行风险性评价可知,该沟为中等风险度泥石流沟。经过计算和分析,在暴雨频率为10~100 a一遇的情况下,该沟爆发的泥石流会造成堵江事件,甚至完全堵塞主河道。
[Abstract]:After the May 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Qingping Township of Mianzhu City caused a series of massive debris flows under the action of continuous heavy rainfall. In particular, the Yumai shanzigou, which broke out three large scale mudslides after the earthquake, caused a certain degree of loss to the workshop and equipment of Xiaomuling first class power station at the gully. It also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the workers'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power station.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debris flow,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possibility analysis of blocking the river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bris flow in Yumaishanzigou is viscous debris flow with moderate overall scale. The topography, structure and source of the basin are all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especially under the action of heavy rainfall.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another debris flow. The risk evaluation of Yumai shanzi ditch shows that it is a middle risk debris flow ditch.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if the frequency of rainstorm is 10 ~ 100a, the debris flow in the gully will cause the event of blocking the river, and even the main river will be completely blocked.
【作者单位】: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4010)~~
【分类号】:P64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茂华;朱静;黄勋;唐得胜;蒋志林;常鸣;;雍家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堵江[J];山地学报;2013年05期

2 梁京涛;唐川;王军;常鸣;;强震区小流域泥石流发育特征研究——以四川省绵竹市罗家沟泥石流为例[J];灾害学;2013年03期

3 常鸣;唐川;李为乐;付荣;赵学宏;;四川绵竹清平乡“8·13”走马岭特大泥石流灾害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常鸣;唐川;李为乐;赵学宏;黄翔超;;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J];山地学报;2012年05期

5 余斌;谢洪;王士革;章书成;鲁科;韩林;;汶川县泥石流沟在汶川“5.12”地震后的活动趋势[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6期

6 游勇;陈兴长;柳金峰;;四川绵竹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J];灾害学;2011年04期

7 苏鹏程;韦方强;冯汉中;游勇;程尊兰;徐爱松;;“8.13”四川清平群发性泥石流灾害成因及其影响[J];山地学报;2011年03期

8 倪化勇;郑万模;唐业旗;王德伟;陈绪钰;徐如阁;宋志;;绵竹清平8·13群发泥石流成因、特征与发展趋势[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3期

9 倪化勇;郑万模;唐业旗;徐如阁;王德伟;陈绪钰;宋志;;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10 余斌;马煜;吴雨夫;;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翠;;5·12震后绵竹清平乡崩塌滑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地理;2017年08期

2 张欣;王运生;吴冉;;绵竹清平乡玉麦棚子沟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及堵江可能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年02期

3 任赞松;李为乐;王立娟;;攀枝花大河流域仁和街幅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分布规律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7年01期

4 孙新坡;何思明;樊晓一;田述军;韩培锋;张友谊;刘华强;;崩塌体与拦石墙冲击动力演化过程及参数敏感性[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5 周纵横;任光明;许英杰;王猛;余天彬;马晓波;;汶川震区清平乡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年01期

6 胡云鹏;邵海;冯文凯;魏昌利;殷志强;张瑛;;四川美姑洛高依达流域泥石流灾害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年01期

7 王毅;唐川;李为乐;何楚;;基于GIS的模糊数学模型在泥石流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7年01期

8 谭力;魏世豪;;天津蓟县盘山花岗岩风化特征及其对千像寺石刻造像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年01期

9 胡桂胜;陈宁生;赵春瑶;李俊;苏立;;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区泥石流的治理工程效果评估与减灾策略——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7年01期

10 陈雪龙;卢丹;代鹏;;基于粒计算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层次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鸣;唐川;李为乐;赵学宏;黄翔超;;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J];山地学报;2012年05期

2 周伟;唐川;周春花;;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量特征[J];水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3 刘传正;;汶川地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因模式分析[J];地质论评;2012年04期

4 庄建琦;葛永刚;陈兴长;;震后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沟堵江危险性评估[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2期

5 赵学宏;常鸣;黄翔超;;汶川震区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5期

6 李为乐;黄润秋;唐川;许强;;汶川地震触发的绵远河流域崩塌滑坡的特征[J];山地学报;2011年04期

7 倪化勇;郑万模;唐业旗;王德伟;陈绪钰;徐如阁;宋志;;绵竹清平8·13群发泥石流成因、特征与发展趋势[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3期

8 唐川;李为乐;丁军;黄翔超;;汶川震区映秀镇“8·14”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铁永波;唐川;;汶川县城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灾害学;2010年04期

10 余斌;马煜;吴雨夫;;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昌;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区域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1期

2 王协康,敖汝庄,方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沟形态的非线性特征[J];四川水力发电;2000年S1期

3 祁龙;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2000年04期

4 袁万钟;论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失水现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5 徐世光,李长才,王明珠;云南小江泥石流与泥石流滩地开发[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6 王自成,白立新,王孝明,王海港;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年S1期

7 魏建功;浅谈我国山地环境与泥石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4期

8 ;泥石流[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9 李吉顺;滑坡、泥石流防灾常识[J];中国减灾;2002年03期

10 ;泥石流与滑坡[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泳;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活动与流域特征曲线[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重存;;国道212线泥石流、滑坡的分类与分级[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9 崔鹏;韦方强;谢洪;钟敦伦;杨坤;何易平;胡凯衡;;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其减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10 刘希林;苏鹏程;李秀珍;;四川德昌县纸房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萍;“减轻泥石流的灾害,,重在防预!”[N];四川科技报;2007年

2 黄星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周金星;多措并举 预警为先 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彭丽 顾华宁;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水电顾问集团 范俊喜;水电工程如何避免泥石流影响?[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靳怀成;北京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徐连欣;泥石流瞬间暴发的灾难[N];兰州日报;2006年

7 刘谨;我国约7400万人受泥石流威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安集;发生泥石流怎么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9 安集;泥石流的时间周期规律和预报方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10 实习记者 李霞;一看二听识别泥石流 专家教你紧急避险[N];成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容;泥石流堵塞大河判据及沿河线减灾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单广宁;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的民族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程思;都江堰市龙溪河流域震后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及易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汉辉;泥石流预报预警先进技术及其在示范区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郭鹏;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成因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张宁;单体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及其在四川地震灾区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黄晓虎;泥石流降雨启动机制及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史明远;北京市南窖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王硕楠;沟道泥石流堆积体复活启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10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庆丰;山坡泥石流的风险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宗源;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钟盈;特大型泥石流淤埋路段公路快速修复技术[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苟印祥;泥石流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吴雨夫;地震对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条件影响的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宁;泥石流发生降雨条件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华伟;太原西山虎峪沟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解琛;泥石流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果;基于GIS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刘丽娜;芦山地震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370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370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