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海洋工程管路减振降噪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1:16

  本文关键词:海洋工程管路减振降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各国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仅靠陆地资源已经很难满足人类的需求,已将目光纷纷投向了广阔的海洋。海洋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洋工程结构物需求也快速增长。其上工作人员对工作、休息、居住的舒适性要求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提高,海洋工程的减振降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很多国家的组织机构均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振动噪声标准,新的IMO《船上噪声等级规则修订草案》(DE56)的已经强制执行,对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减振降噪提出更高的要求。管路作为海洋工程结构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噪声辐射和振动传递的重要途径,管路的减振降噪是海洋工程振动和噪声控制的重要部分。阻振质量减振是一种刚性减振方法,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板类构件。本文通过对不同规格的管道安装不同阻振质量,建立物理实验模型,测试和分析阻振质量在海洋工程管路结构中的一般性规律。参考板类构件安装方钢为阻振质量减振,理论分析了阻振质量在板类构件减振的原理;以弯曲波为管道振动波传递的主要波形,根据波动方程推导弯曲波的传递损失公式;建立不同规格管道安装不同阻振质量的物理实验模型,在管道一端用力锤敲击产生振动,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拾振,分析了阻振质量对充气管道和充液管道的减振效果。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到了振动波沿管道传递特性,输出端与输入端测点进行对比得到振级差,对输出端个别测点取平均值,得到平均振级差;计算分析管道有无阻振质量各测点的振级差,得到振级差随阻振质量与单位长度管道质量比的变化关系;对测试各种工况进行1/3倍频程分析,得到振动波在不同频段的阻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管道加阻振质量的质量越大,减振效果越好;不同规格管道加不同阻振质量,阻振质量与单位长度管道质量比越大,减振效果越好;阻振质量的惯性半径相同,阻振质量与单位长度管道质量比越大,减振效果越好;阻振质量对于振动波中高频有很好的阻抑作用,在低频区域减振效果不明显。分析结果对管道的减振降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阻振质量对充液管道的减振效果与充气管道相比,振动波的传递损失规律基本相同:频谱方面也是在中高频段减振效果较好,对充液管道的减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海洋工程管路的减振降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铺设管道时,可以适当采用法兰连接代替焊接,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改变阻振质量的参数,满足减振降噪的要求。最后对阻振质量的减振降噪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提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海洋工程 管路 阴振质量 减振降噪 倍频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5;TB5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5
  • 1.1 研究背景12-17
  • 1.2 结构减振降噪方法17-20
  • 1.2.1 结构整体振动控制17-19
  • 1.2.2 结构局部振动控制19-20
  • 1.3 阻振质量和管路结构减振降噪研究20-23
  • 1.3.1 阻振质量的研究现状20-21
  • 1.3.2 管道结构减振降噪研究21-22
  • 1.3.3 阻振质量在管道结构减振降噪中的应用22-23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23-25
  • 2 减振降噪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技术25-37
  • 2.1 阻振质量的减振原理25-29
  • 2.2 管道阻振质量减振的基础理论29-31
  • 2.3 振动测试实验技术31-32
  • 2.3.1 振动信号分类及测试方法31-32
  • 2.3.2 振动测试的激励方式32
  • 2.4 实验装置及方法32-35
  • 2.4.1 实验仪器及分类32-33
  • 2.4.2 实验模型的选取和实验过程33-35
  • 2.5 本章小结35-37
  • 3 充气管路结构安装阻振质量的减振规律研究37-55
  • 3.1 同一管道安装不同阻振质量减振效果研究37-45
  • 3.1.1 壁厚3mm管道加五种阻振质量实验研究37-40
  • 3.1.2 壁厚4.5mm管道加五种阻振质量实验研究40-42
  • 3.1.3 壁厚6mm管道加五种阻振质量实验研究42-45
  • 3.2 相同半径、不同质量的阻振质量对管道的减振效果研究45-46
  • 3.3 1/3倍频程分析46-54
  • 3.4 本章小结54-55
  • 4 输水管路结构安装阻振质量的减振规律研究55-72
  • 4.1 同一管道安装不同阻振质量的减振效果研究55-62
  • 4.1.1 壁厚3mm管道加五种阻振质量的实验研究55-57
  • 4.1.2 壁厚4.5mm管道加五种阻振质量的实验研究57-59
  • 4.1.3 壁厚6m管道加五种阻振质量的实验研究59-62
  • 4.2 相同半径、不同质量的阻振质量对管道的减振效果研究62-63
  • 4.3 1/3倍频程分析63-70
  • 4.4 本章小结70-72
  • 5 结论与展望72-74
  • 5.1 结论72-73
  • 5.2 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巧况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钱德进;缪旭弘;贾地;;阻振质量在出海管路减振降噪中的应用[J];声学技术;2010年06期

2 ;我国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突破国外垄断[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3 张朋成;王雨;曾仲毅;;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研究[J];科技资讯;2013年26期

4 易桂莲;隋允康;杜家政;;拱形薄壳结构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J];力学与实践;2010年06期

5 李铜桥;龚亚樵;刘建军;;船舶推进电机减振降噪措施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8年06期

6 袁东红;华锁宝;顾则红;潘政广;鲁飞;;往复泵振动和噪声机理分析及减振降噪措施[J];中国舰船研究;2009年05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敏远;杨宜谦;吴永芳;孙宁;杨骏;柯在田;张艳平;姚京川;董向阳;江成;范佳;李萍;刘鹏辉;胡大新;宣言;高芒芒;杜小红;林之珉;;深圳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二集)[C];2007年

2 王飞;段勇;;舰船的主动减振降噪技术[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3 熊昌义;彭若龙;;补强胶片在汽车减振降噪中的应用[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4 ;前言[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英龙;王国治;叶林昌;朱金龙;;某船舶减振降噪技术的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6 汪建忠;黄海波;;车用汽油发动机减振降噪改进开发[A];2007年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亮红;邓凯桓;;减振降噪功能材料在风力发电机舱内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8 ;高阻尼钢轨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A];铁路“十一五”环保成果汇编[C];2012年

9 ;内容提要[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张银炎;我国船舶减振降噪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船舶报;2010年

2 李海;我国船舶减振降噪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海洋报;2010年

3 于莘明 记者 付毅飞;我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突破国外垄断[N];科技日报;2013年

4 记者 周升友;国产阻尼力担船舶减振降噪重任[N];中国船舶报;2013年

5 记者 王孙;中德交流船舶减振降噪应用技术[N];中国船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鹏;北京地铁:别吵了[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记者 刘冕;地铁4号线近半路段“静悄悄”[N];北京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瑾;推土机驾驶室减振降噪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焕弟;中静压风管机减振降噪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胜龙;地铁列车引起的周围建筑物振动及二次噪声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川;海洋工程管路减振降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杨弘;25T型客车减振降噪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6 韩士胜;磁悬浮减振降噪平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彭明聪;大型电力变压器减振降噪技术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钱继春;高层供水系统减振降噪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2年

9 杨忠俭;阻振质量对海洋工程管路减振降噪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谭峰;粘弹性阻尼结构减振降噪分析及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海洋工程管路减振降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95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