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光频传递系统部分数字化电路研制

发布时间:2017-04-29 04:02

  本文关键词:光频传递系统部分数字化电路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着基于光纤的光学频率传递研究,在长度为112km的实地光纤上,实现了秒级传递稳定度1×1,万秒稳定度4×1,处于国内较好水平。现阶段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光频传递系统工程化工作,以满足未来超远距离实地光纤的测试与应用需要。根据相关实验的需要与系统工程化开发的要求,本文主要围绕光频传递主要功能模块的数字化电路展开,具体包括:1多功能数字测频电路研制,2温湿度/电压采集电路研制,和3多通道信号源系统研制。本文从级联中继激光得偏频锁定需求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功能测频电路。该测频电路采用了一种抗噪性较好的数字正弦转方波电路,具有测频、频率—电压转换、整数分频等功能。对此多功能测频电路的频率测量功能、频率—电压转换功能以及分频功能分别进行测试,其中在8-20MHz范围内测频误差平均0.000156%、频压转换线性度0.3%。此测频电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偏频锁定激光实验之中,能够将两台激光器的相对频差从45MHz/hr稳定在20k Hz/hr以内,基本实现了抑制激光器慢漂的作用。监测实验系统的温湿度,有助于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学系统的影响。针对相关研究对温湿度监测的需要,本文基于数字温湿传感芯片SHT75与主控芯片ARM-STM32设计出了一种通用温湿度/电压采集电路,其温度测量精度为0.01℃,湿度测量精度为0.05%,电压采集分辨率为0.8m V,可在1s内进行多通道采集任务。目前已应用于实验室温湿度监测与光纤传递系统的自动锁定。目前实验中采用的信号发生器为商用品,其价格昂贵、体积较大,不易集成。本文根据窄线宽光源系统对信号源需求,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芯片AD9959与主控芯片FPGA实现四通道信号源系统,其输出频率范围为1-200MHz,各个通道参数独立可调,相位噪声在1Hz处小于-75d Bc/Hz。目前已应用于窄线宽光源系统,取代了商用信号发生器与传统相移器,并提高了误差信号的幅值。本文工作为光频传递的下一步实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系统工程化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光频传递 FPGA ARM 温湿度监测 信号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939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数字电子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12-14
  • 1.3 FPGA与ARM简介14-16
  • 1.3.1 FPGA14-15
  • 1.3.2 ARM15-16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6-18
  • 第二章 多功能测频电路研制18-34
  • 2.1 应用原理与实验要求18-19
  • 2.2 频率计总体设计19-21
  • 2.3 FPGA内部模块的方案实现21-28
  • 2.3.1 数字转方波模块21-22
  • 2.3.2 测频模块22-24
  • 2.3.3 频压转换模块24-25
  • 2.3.4 任意分频模块的实现25
  • 2.3.5 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25-28
  • 2.4 测试结果及实验应用28-33
  • 2.4.1 测试结果28-31
  • 2.4.2 实验应用31-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温湿度/电压采集电路研制34-48
  • 3.1 应用需求34-35
  • 3.2 温湿度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35-37
  • 3.2.1 SHT75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35-36
  • 3.2.2 STM32f103zet6控制器36-37
  • 3.3 软件设计37-43
  • 3.3.1 单通道温湿度采集软件设计37-40
  • 3.3.2 多通道温湿度测量与电压采集40-41
  • 3.3.3 上位机软件设计41-43
  • 3.4 指标说明43-44
  • 3.5 实验应用44-47
  • 3.5.1 实验室的温湿度监测44-46
  • 3.5.2 光纤传递中的自动相位锁定46-47
  • 3.6 小结47-48
  • 第四章 四通道信号源系统研制48-64
  • 4.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原理48-49
  • 4.2 DDS芯片与主控芯选型49-51
  • 4.2.1 DDS芯片-AD995949-51
  • 4.2.2 主控芯片51
  • 4.3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51-54
  • 4.4 模块内部的实现54-59
  • 4.4.1 SPI通信部分55-57
  • 4.4.2 控制处理部分57-58
  • 4.4.3 上位机通信部分58-59
  • 4.5 测试结果59-61
  • 4.6 实验应用61-63
  • 4.7 小结63-6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5.1 本论文工作总结64-65
  • 5.2 未来工作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0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顺昌;自适应高速精密测频原理[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王连符;测频系统测量误差分析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3 郭海青;;电子计数法测频提高测量精度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张小义;;基于单片机的等精度数字测频[J];电子测试;2007年04期

5 王晓君;安国臣;张秀清;;加权相位差分测频算法及其工程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王友超;;连续式测频[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82年02期

7 才克非;;单片机在宽范围测频系统中的应用及提高测频精度的研究[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8 周渭;相检宽带测频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1993年04期

9 邓旭升;使用单片机测频的四种方法分析——兼谈等精度测频法的实现[J];测试技术学报;1996年03期

10 章军,张平,于刚;多周期同步测频测量精度的提高[J];电测与仪表;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施剑鸣;;单片机测频技术及测量精度的提高[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2 苏娟;杜普选;崔欣;姜道勇;;铁路信号实时测频方案研究[A];无线传感器网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2006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潘明;龚然礼;;等精度测频仪的低成本微控制器实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彭安金;张治中;古天祥;;微控制器PCA模块测频法的研究与实现[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松;同时多信号环境下欠采样数字测频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白巍凯;光频传递系统部分数字化电路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6年

3 夏文鹤;基于数字移相时钟的新型测频`方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秦红波;经济型相检宽带测频仪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都佰胜;欠采样测频与信号处理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豆明明;基于群相位量子化理论的测频技术和隐含因子理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白利;用于微小电容检测的测频专用芯片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袁光礼;低频电信号频率测量[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周黎黎;EPIRB检测仪测频技术方案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吕鹏;基于石英晶体量热仪高精度测频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光频传递系统部分数字化电路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34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