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近现代云南转型期工业环境与工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1:02

  本文关键词:基于近现代云南转型期工业环境与工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现代云南转型期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的关系研究,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本文有两个特点,一是选择云南工业技术教育作为研究技术的对象,只是把工业技术教育作为科学技术转化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桥梁,研究科学技术这种潜在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问题。因此,不涉及教育学理论问题。二是本文研究的时间限定于晚清民初和解放之初,只是把这些历史现象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视野下的研究对象而已。因此,不涉及历史学理论问题。文章选择了晚清民初和建国之初云南工业技术教育和工业环境作为分析研究的主体。晚清民初和建国之初各用两章的篇幅来写,一章写这一时期的工业环境,章写这一时期的工业技术教育,之后用一章对比两个转型期的关系,并用一章说明两个转型期发展对后世的启示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依此为主体,前后各加上绪论和结论,构成了本文的整体结构,也是整个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在逻辑。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本文研究虽然属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范畴,但是研究的时间范围却是已经逝去的历史。所以,需要借鉴历史学中的资料,依据文献进行研究。通过晚清民初和建国之初两个转型期的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社会需求是后发国家接受科学技术和发展工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动力:第一个转型期云南工业技术教育的驱动力是自强运动,第二个转型期云南工业技术教育的驱动力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与前苏联互通。第一次转型期工业技术教育内容与工业实践需要相脱节,原因是工业技术教育周期长,费用大,学理深,缓不济急。第二次转型期云南工业技术教育由于盲目照搬苏联教育模式,使得之前已经积累起来的工业技术教育未能沿着原来的道路发展下去,通才型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实用型的工程师教育。政治环境使得教育对象从通才型的精英教育不断向工人、干部倾斜。论文最后总结了云南两个转型期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的关系研究,为我国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业技术教育 两个转型期 工业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29;TB-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10-15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1.3 研究现状12-15
  • 1.2 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15-17
  • 1.2.1 研究思路15
  • 1.2.2 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晚清民初云南的工业环境17-24
  • 2.1 晚清民初云南实业发展的动力17-20
  • 2.1.1 云南火柴厂的建立18
  • 2.1.2 云南玻璃厂的生产发展18-19
  • 2.1.3 云南制革技术的发展19-20
  • 2.2 晚清民初云南实业科技的运用20-24
  • 2.2.1 水电技术在云南的广泛应用21-22
  • 2.2.2 化学工业产品硝酸的应用22-23
  • 2.2.3 化工产品碱的使用23-24
  • 第三章 晚清民初云南的工业技术教育24-32
  • 3.1 实业发展对工业技术的需求24-28
  • 3.1.1 棉业的发展25-26
  • 3.1.2 矿业的发展26-27
  • 3.1.3 化工业的发展27-28
  • 3.2 晚清云南留学教育28-30
  • 3.2.1 留日工业技术教育28-29
  • 3.2.2 留美工业技术教育29-30
  • 3.3 民初云南本土工业技术教育30-32
  • 第四章 建国之初云南的工业环境32-36
  • 4.1 建国初中国工业发展状况32-34
  • 4.1.1 工业的发展32
  • 4.1.2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32-33
  • 4.1.3 小结33-34
  • 4.2 建国初云南工业发展状况34-36
  • 4.2.1 煤炭消耗降低35
  • 4.2.2 水利工程建设35-36
  • 第五章 建国之初云南的工业技术教育36-42
  • 5.1 建国之初我国工业技术教育发展36-39
  • 5.1.1 院系调整36-37
  • 5.1.2 国家举办专业工业学校37
  • 5.1.3 国家分配招生及毕业分配37-39
  • 5.2 建国之初云南工业技术教育发展39-42
  • 5.2.1 昆明创办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学校40
  • 5.2.2 云南锡业公司创办技工学校40-41
  • 5.2.3 云南工业技术教育的系科情况41-42
  • 第六章 两个转型期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的关系42-49
  • 6.1 晚清民初云南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的关系42-46
  • 6.1.1 晚清民初云南工业技术教育没有适宜的学习环境43-44
  • 6.1.2 晚清云南的社会环境并不具备发展工业技术的经济条件44-46
  • 6.2 建国之初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的关系46-48
  • 6.2.1 偿还苏联援助为目的的矿冶技术教育发展46-47
  • 6.2.2 社会主义体制下工业技术教育的大众化47-48
  • 6.3 小结48-49
  • 第七章 转型期工业发展对当今云南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启示49-56
  • 7.1 培养进取精神增强忧患意识49-52
  • 7.2 重视科学增强创新驱动潜力52-56
  • 结论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和发表的论文情况6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张明国;中日技术发明创造模式与社会文化比较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子建;变革时期的体育组织行为与运动员心理架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4 余玲芝;王时来;;高校德育对话理论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2期

5 宋志强;;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哲学如何可能——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J];沧桑;2008年03期

6 唐淑凤,阴训法,王前;中国近现代技术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和学新;主体性教学:内涵与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雷呈勇;孙泽文;;互动教学实施的原则和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9 周兰芝;韩秀霞;刘永恒;;谈谈体育理论课课堂教学交往的改造[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04期

10 刘慧;戴庆锋;;主体间性教育与新课程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9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炎莲;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伊新国;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余丛;对话理论背景下的中学师生关系建构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艳;研究生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苏丽霞;初中课堂师生关系的知识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玉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徐鹏;当代学校主体间性德育实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雅帅;论思想政治教育草根化的价值彰显和路径选择[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姚炎昕;教育即交往[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近现代云南转型期工业环境与工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62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