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支撑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20:36

  本文关键词:支撑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 创新型湖南


【摘要】: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决策,并进一步强调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去审视知识产权制度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必由之路。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组织等创新主体联合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已在湖南省得到推广。但由于知识产权界定不明晰、归属权辨别难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协同创新的良性发展。为寻求1+12的协同效应,湖南省乃至全国亟需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支撑作用。当前,国内外有关创新、区域科技协同及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理论研究相当丰富,但关于知识产权制度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支撑作用方面的研究甚少。作为助推创新发展的激励和支撑机制,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且在特定的区域协同模式下呈现出新的困境亟需解决。本文主要采取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和文献检索的方法,在介绍研究背景和理论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制度在支撑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进程中存在的多主体知识产权界定不明晰、收益配置方式太笼统、院校部分产权管理欠科学、社会中介服务机制不健全以及知识产权激励效用不强等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得出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协同创新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协同创新成果归属权难辨别、科研院所与企业存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立法忽视协同创新及行政部门对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总体统筹调控力度不够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及相关区域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支撑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即建立创新主体多方共赢的知识产权共享制度、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市场制度、社会服务制度及公共管理制度。在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支撑作用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
【关键词】:区域科技协同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 创新型湖南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导论10-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1.3 选题来源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3 研究述评14
  •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方法与创新点14-17
  • 1.3.1 基本框架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3.3 创新点15-17
  • 第2章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理论阐释17-24
  • 2.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及知识产权制度的界定17-19
  • 2.1.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含义与特点17
  • 2.1.2 知识产权制度的构成与功能17-18
  • 2.1.3 知识产权制度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关系18-19
  • 2.2 知识产权制度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19-21
  • 2.2.1 激励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行为及其需求19-20
  • 2.2.2 保护创新主体的创新权益及其积极性20
  • 2.2.3 完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内部关系20-21
  • 2.2.4 营造良好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软环境21
  • 2.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理论基础21-24
  • 2.3.1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21-22
  • 2.3.2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动机理论22
  • 2.3.3 德姆塞茨的产权理论22-24
  • 第3章 湖南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4-34
  • 3.1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供给24-27
  • 3.1.1 知识产权转化交易与成果产业化24
  • 3.1.2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保护执法24-25
  • 3.1.3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与管理效能25-27
  • 3.2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存在的问题27-30
  • 3.2.1 多主体协同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界定不明晰27
  • 3.2.2 多主体协同创新成果收益配置方式太笼统27-28
  • 3.2.3 高校部分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欠科学28-29
  • 3.2.4 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机制不健全29
  • 3.2.5 知识产权制度对于协同创新的激励效用不强29-30
  • 3.3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30-34
  • 3.3.1 协同创新行为机制本身的复杂性30
  • 3.3.2 协同创新成果归属权辨别的难度30-31
  • 3.3.3 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壁垒的影响31-32
  • 3.3.4 知识产权立法注重保护个体创新忽视协同创新32
  • 3.3.5 行政部门对于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总体统筹调控力度不够32-34
  • 第4章 支撑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对策34-43
  • 4.1 建立创新主体多方共赢的知识产权共享制度34-37
  • 4.1.1 建立协同创新成果经济价值统计分析制度34-35
  • 4.1.2 建立协同创新成果产权归属制度35
  • 4.1.3 建立协同创新主体个人贡献与利益分配激励制度35-37
  • 4.2 创新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市场制度37-39
  • 4.2.1 创新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成果市场转化制度37
  • 4.2.2 创新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短期收益与风险规避制度37-38
  • 4.2.3 创新协同创新专利成果转化奖励制度38
  • 4.2.4 创新协同创新专利投融资管理制度38-39
  • 4.3 健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社会服务制度39-41
  • 4.3.1 健全协同创新专利代理与评估制度39-40
  • 4.3.2 健全协同创新产权中介服务制度40
  • 4.3.3 健全协同创新知识版权服务制度40-41
  • 4.4 完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公共管理制度41-43
  • 4.4.1 完善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制度41
  • 4.4.2 完善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培训服务制度41-42
  • 4.4.3 完善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制度42-43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附录A48-55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屹;王焱;;协同发展、合作治理、困境摆脱与京津冀体制机制创新[J];改革;2014年06期

2 赵弘;;北京大城市病治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J];经济与管理;2014年03期

3 张丽娜;谭章禄;;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冲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6期

4 菅利荣;;国际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05期

5 陈涛;曾良才;孙伟;吴世军;;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7 黄波;孟卫东;李宇雨;;基于双边激励的产学研合作最优利益分配方式[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8 高宏伟;;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9 周志忍;蒋敏娟;;整体政府下的政策协同:理论与发达国家的当代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卢仁山;;基于企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宁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2012年

2 李兴华;;协同创新推动LED产业“两头突破”[N];科技日报;2011年

3 张玉臣;;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N];科技日报;2011年

4 万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推进协同创新[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5 张力;;协同创新 意义深远[N];光明日报;2011年

6 严雄;;产学研协同创新 五大问题亟待破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丹宇;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志;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公共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李晓拓;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1100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100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