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灾风险管理项目的互嵌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巨灾风险管理项目的互嵌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巨灾风险 政府干预 商业保险公司 政府保险项目
【摘要】:洪水、飓风和泥石流、海啸地震等特大型自然灾害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和破坏。如果将这些自然灾害带来了损失降低到最低,也是各国尤其是商业保险类公司急需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由于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具有较强的被动性、突发性,十分难以防控,一旦发生,必将给承保方带来巨大的赔付压力。因此,这些特殊因素也致使这些风险具有较高不可保性。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由于事先无法对灾难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和计算,再加上受费率等管理指标的制约,很难确定能否担负起某笔保单并在灾难发生后给予足额赔付。这个问题,并不单单在国内普遍存在,在其他保险业务市场水平较低的国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即使是保险业十分发达的美国,也依然难以摆脱这个问题。此时,政府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了,特别是在中国,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掌控者,巨灾的风险管理,需要政府的干预,甚至是由政府直接参与承担巨灾风险管理的责任。政府的介入在巨灾风险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当重大灾害给公民的财产或者人身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时,一旦保险公司无力承担起这一赔付额度,人们只能将寄希望于政府伸出援助之手。美国在面对例如洪水灾害等巨灾风险的管理方面,曾进行过有益探索。美国制定了联邦巨灾风险管理方案,各州也依据自身实际,也分别制定了区域性巨灾风险管理方案,初步形成了政府介入、保险公司参与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起到了对巨灾风险管理的显著效果。笔者主要围绕防灾减灾、成本责任划分、赔付能力确定和保险市场激励等方面从政府和保险公司两大方面,分别对当前美国的保险体系进行研究,进而找到美国政府巨灾风险管理的有益经验,以期为中国的同类问题提供参考。在当代中国,诸如地震、洪灾、火灾等涉及面广的大型自然灾害也是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总体上讲,我国在巨灾赔偿问题上的缺陷主要存在于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再保险额的来源方面,主要涉及到保险公司与政府间关系的问题,二是在政府内部,没有具体的负责灾后赔偿问题的部门,因此当问题出现时没有高效的领导措施与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时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在灾后赔偿工作中会出现不必要的争端与矛盾,大大降低了赔偿工作的高效性。基于美国政府对巨灾的公共管理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可供我国政府在应对巨灾时参考和吸收,论文最后从巨灾风险管理与政府干预理论的视角,探索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巨灾风险管理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军;刘先涛;;企业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8期
2 陈四清;;加强风险管理 促进银团贷款业务发展[J];国际金融;2003年01期
3 关颖;搞好风险管理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必修课[J];改革与理论;2003年08期
4 陈四清;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7期
5 晖;公众的风险管理[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金铭;ERP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年03期
7 李向京,肖卫军;论企业如何直面风险管理[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高立;风险管理——现在比以往更需要[J];国外核新闻;2003年10期
9 李燕;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探析[J];黑龙江金融;2003年10期
10 王和;奥运风险管理的中外比较[J];首都经济;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敏;;技术风险管理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2005年度“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专题获一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3 ;2005年度“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专题获二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4 孙占廷;;浅谈航运企业风险管理[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张红梅;;导管室的风险管理[A];“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全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论坛、全国介入护理发展论坛、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大会资料[C];2011年
6 胡灿明;吴忠平;肖平;;从高温催生“懒人经济”看天气风险管理[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5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7 李国华;;开发中国天气风险管理市场的基本思路[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晓灵;;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9 任军霞;;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探析[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10 王聪;姜广旭;;航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祁祥 作者为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保险学系主任;保险企业的“自我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05年
2 黄宪;风险管理不是奢侈品[N];经济日报;2005年
3 陈忠阳;现代金融 风险管理出现新变化[N];金融时报;2000年
4 陈四清;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N];金融时报;2003年
5 井晓东;防患未然,,推进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N];金融时报;2004年
6 张新潭;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N];金融时报;2005年
7 李文玲;风险管理需要人才[N];金融时报;2005年
8 天津财经大学 姜波厚 马庆强;防范风险是财务公司永恒的主题[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9 ;推行保险资金全面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06年
10 谢柳;保险有望深度参与企业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嵩;全面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容量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赵雪飞;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昊;制药企业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政府规制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4年
4 曾忠东;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曾小艳;农业天气风险管理的金融创新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焦清平;中国商业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农跃;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8 周振;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与机制设计[D];西南大学;2011年
9 苗娣;校园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郑耀敏;中国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朱险峰;风险管理在工艺设备安装项目中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杨轲;中国企业特征与风险管理程度的实证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4 张丽;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虞红霞;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杨维东;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金小英;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D];厦门大学;2006年
8 郭景阳;建立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李孟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刘彬;基于ERM框架的TJ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8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29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