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政策工具视角下T市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26 15:53

  本文关键词: 教师交流 政策工具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手段与途径。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政策执行就是政策工具选择的管理过程。从政策工具分类的角度审视T市刚性中小学教师交流,对于作为政策施为对象的教师来说,强制性和诱导性教育行政指令是开展教师交流的常态政策工具,这使得T市教师交流政策颇具有激进和功利色彩。教师作为政策工具施为对象,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教师不仅仅是教育政策被动的承受者和指令服从者,教师可以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领导者。增进公共利益需要选择正确的政策工具,这不仅包括准确理解和定位政策工具,还需要明确政策工具作用对象的特殊性。
[Abstract]:Policy tools are the means and approaches between policy objectives and outco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manage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choice of policy t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policy tools to examine the exchange of rigi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 City, for teachers who are the objec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Mandatory and inductiv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instruction is the normal policy tool to carry out teacher communication, which makes teacher exchange policy in T City quite radical and utilitarian. Teachers are not only passive inheritors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obedient to instruction. Teachers can be participants and leaders in educational reform. To promote public interest requires choosing the right policy tools, which not only include th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and positioning of policy tools. There is also a need to clarify the specificity of the role of policy instruments.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2007年青年专项课题《区域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改革跨个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35.1
【正文快照】: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背景下,全国很多地区都在区域范围内开展了教师交流制度。作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过程中一项具有普遍性、常规性的政策工具,教师交流的合理性不但被详尽论证,而且已经被纳入到义务教育法之中。各地方政府作为主要的政策阐释者与执行者,也在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军荣;;政策工具选择与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J];理论探讨;2008年03期

2 赛晓序;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的差异之透析[J];齐鲁学刊;2003年04期

3 吕志奎;;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执行研究的新视角[J];太平洋学报;2006年05期

4 方卫华;周华;;新政策工具与政府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振海;;政府部门风险管理:美国海关的实践与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1期

2 王山宝;窦正斌;;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工具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3 孙志建;;政府治理的工具基础:西方政策工具理论的知识学诠释[J];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03期

4 黄伟;;试析政策工具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主题领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5 刘媛;;西方政策工具选择理论的多途径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6 谢地;高鹤文;;中国国有经济角色的演进、反思与前瞻[J];国有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7 李春;柳学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国专家政策分析[J];第一资源;2013年02期

8 陈勇;;试论政策工具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实践中的作用及其选择[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张秉福;;论社会性管制政策工具的选用与创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杨明佳;;比较政治视野下的中苏改革经验论析[J];江汉论坛;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桂云;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治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董晓倩;论政府软执行力[D];吉林大学;2012年

4 许昆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周英男;工业企业节能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顾志红;中学的组织结构分析及其文化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姜国俊;转型期中国政党主导型行政改革的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8 刘瑞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现代性成长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伟忠;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锐;我国生态治理中自愿性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施丽萍;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程;自愿环境协议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邦永;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民办教育扶持及工作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杰;市场化政策工具视阈下新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毛志凌;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公共政策执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顾兴华;公共服务工具探析[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8 王莹莹;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荫西;政策工具的价值冲突及其选择[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舒皋甫;城镇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政策工具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水清,揭京;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对中国企业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3 陈庆云;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其重点[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孙明军;中国国家能力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2期

5 李景鹏;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6 彭华林,陈社育;平衡计分卡与政府绩效管理[J];唯实;2005年Z1期

7 张璋;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与创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张及启示[J];新视野;2001年05期

8 欧文·E·休斯;沈卫裕;;新公共管理的现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陈振明;政府工具研究与政府管理方式改进——论作为公共管理学新分支的政府工具研究的兴起、主题和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全明;张莉;;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5期

2 张红伟;郝晓明;朱慧婷;;中小学校校舍安全政策三十年回顾与评析——兼论“汶川地震”为我国校舍安全政策带来的挑战与契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奎星;;全国省(区、市)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办公室主任培训班在郑州开班[J];中学教师培训;1989年04期

4 阎守轩;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新发展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0年11期

5 丁强;从学报稿源看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现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刘克汉;我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7 陈桂梅,南纪稳;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情况的实证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3期

8 黄荣怀,刘雍潜,张进宝;《标准》制定的背景[J];中国教师;2005年03期

9 张华;;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01期

10 申晓佳;;基于胜任力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探究[J];中国教师;200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夯实基础 转变职能 顺应潮流抓研训[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薛俊玲;储芳;蒋宝泉;钟丕洪;何秀梅;刘洁;刘颖;周仕敏;;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胥兴春;张大均;;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欣;;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薛俊玲;储芳;蒋宝泉;钟丕洪;何秀梅;刘洁;刘颖;周仕敏;;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A];营养与食品——健康中国高级论坛Ⅱ论文集[C];2008年

6 赵玉萍;华正武;;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的点滴实践性思考[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7 杨剑;陈开梅;;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与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曾洁珍;张卫;李董平;;中小学教师参与决策和学校效能、工作满意度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姚计海;申继亮;;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主与教学创新观念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陕西省汉中市北大街小学课题组;;中小学“首席教师制”的建立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喜祥 陈华英 通讯员 王勇军 许清阳 刘文友 何汉雄;永兴转岗培训教师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矛盾[N];郴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仝静海 董立龙;周济到张家口走访慰问部分中小学教师[N];河北日报;2009年

3 张建 陈瑞昌;南通中小学教师须拿继续教育学分[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吕善锟;山东考评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N];光明日报;2009年

5 焦作市教育局局长、焦作市教育学会会长 张丙辰;在宁静里惬意——走进吟哦[N];焦作日报;2009年

6 张淑芬 徐舰;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上学堂”[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记者 鸣琦;中小学教师将增设正高级职称[N];陕西日报;2009年

8 记者 于洪全;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行新机制[N];大连日报;2009年

9 记者李炜玢;我州年内施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N];昌吉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赖志凯;海南中小学教师年增5亿收入[N];工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韶峰;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及其纠纷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顾志红;中学的组织结构分析及其文化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新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敬业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乃兴;基于学校和家庭环境的深圳市中小学师生健康素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明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构及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凤英;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吴梅宝;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问卷编制及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3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艳霞;当代中小学教师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伟;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规划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兆存;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琳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效性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宫秀丽;中小学教师对学校欺负的认识与态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石新茂;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硕;英国中小学校本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6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466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