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网络舆论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3-17 09:43

摘要: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舆论涵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网络舆论对公共危机事件发展影响,提出了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和方法。

策略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金璐 2009)。它是社会舆论的形式之一,众所周知,舆论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的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同时,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现代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呈现出更加分散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对当今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越来越强烈地干预着事件的产生和发展。

一、网络舆论的主要特点

由于成长于互联网这个复杂多元的环境,因此网络舆论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

1. 网络舆论的复杂性

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网络是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各种类型的言论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立足之地,加上网络信息的海量,共享性、即时性等因素,网络舆论的内容可谓是百家争鸣,异常丰富。随着网民群体的扩大,网民结构与现实社会中的民众结构逐渐趋近,网络舆论的主体也渐渐趋近于现实中的民众。在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铺天盖地,形成了网络舆论复杂多元的特点。

从最近的一系列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出,网络舆论的传播主要是在论坛上实现的。强国、猫扑、天涯等大型论坛因其用户众多、人气旺盛、言论活跃而成为了传播的主角。这些论坛成为新闻传播、观点汇聚、民声表达的集散地,无论是国际、国内的一些突发事件,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既有系统的阐述,又有大胆的设想,参与的网民分布极为广泛,各种声音齐聚(闵大洪 2004)。从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过程分析,事件一旦发生,就会迅速演变成论坛里的舆论焦点。而网络论坛赋予了广大普通群众甚至是边缘群体、弱势群体以平等的话语权,人们在论坛中畅所欲言,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评论事件。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则会在现实社会中被多数人所采纳,从而推动事件的发展。这使得网络舆论丰富多彩,并且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难控性体现在网络舆论的“把关”难。在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真相不明的情况通常会导致谣言在网络中的传播,并且速度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速度。这是因为互联网是高度开放的空间,理论上每一个人都是“新闻发布者”,在舆论的发生和传播阶段,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把关人不可能对每一言论进行检查和把关。此外,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也加大了把关的难度。它一方面使得人们和日常环境相比更倾向于讲真话、讲心里话,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舆论主体容易丧失责任感,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下做出宣泄原始冲动的行为。仅仅以骂人、发泄为乐的非理性言论也是网络舆论传播中的常见现象。重庆打黑事件中,赵长青教授依法为涉黑“大人物”黎强进行无罪和轻罪辩护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大网络论坛上很快就充斥了对其进行讨伐的帖子,质疑他是“收了被告人高额的律师费,替黑社会说情”,“黑社会的狗头军师”。对此赵长青教授无奈地认为他遭网络炮轰,是普法的失败。事实上赵教授的辩护极为精彩和准确,逻辑丝丝入扣,不少人认为听他的辩护就像上了一堂普法课;相对的,网络上的反对言论大多以情绪化的谩骂、发泄为主,毫无逻辑可言。这些非理性言论在网络上的大肆流传,给破案工作的进程以及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虽然对于该类言论论坛版主、贴吧管理员等网络舆论“把关人”可以进行删帖、封号,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网络“把关人”无法对信息来源主体进行身份确认,无法干涉网络以外的网民真实生活是网络舆论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二、网络舆论对公共危机事件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的多起公共危机事件都是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起来的。普通的新闻演变成公共危机事件,成为网络上舆论讨论的热点。究其原因,网络舆论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

1. 公共危机事件的“刺激性”的议题,激发大众的情绪反应

首先是网络上一些分散的个人意见表达对现实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引起众人共鸣、关注之后,就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议题。当议题引起网络社会广泛关注时,网民们就会通过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QQ群等网络传播途径,参与到群组讨论当中,从而形成网络风暴,各种意见和观点在这里彼此交锋和沟通,相互融合。无数个人意见经过多方交流、协调、扬弃,会迅速形成舆论,并有加速蔓延的趋势。网络讨论中一旦出现了引起大家共鸣的意见和观点,经过反复的跟帖与发帖,逐渐成为一个主导性意见,从而产生有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并快速扩散,促使普通的事件演变成公共危机事件。

现实中的许多危机事件往往一转移到网络上,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愈演愈烈,成为大规模的公共危机事件。经过网络环境的催化和发酵,短时间内扩大了事件的知名度,得到众多网民的关心及参与。因此网络舆论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以杭州飙车案为例,本来只是一起普通的恶性交通事故,结果却演变成危及地方政府和城市形象的公共危机事件,且持续数月,网络舆情在其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在事件的初始阶段,网络舆情是直接诱发飙车事件扩大化的“导火索”。事故双方的身份对比紧紧地拽住了广大网民的眼球,阳光、谦逊、上进的寒门才俊和张扬、冷漠、飙车、纨绔的“富二代肇事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对比,以及之后的“富二代”、“钱权交易”等关键词的切入,煽动了人们的仇富心理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特别一篇《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的帖子,使事件从一起交通肇事案升级为街头巷尾、网络论坛上的公共话题,掀起了一股社会批判热潮。浙大毕业生、80后、富二代、豪华跑车、钱权交易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杭州交通部门执法不力,对车速的判定明显有违常规,终于引发了网络上的滔天风暴,人们一致认定车祸背后必定存在着社会不公。

在事件的演变过程中,发达的网络信息交流与沟通技术,网民彼此之间迅捷的互动,使得网络舆情滚雪球般地膨胀,最终使得飙车案演变成群情激愤的公共危机事件。而纸质媒体和电视的及时跟进报道,更扩大了网络舆情的影响,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关注的积极性,致使事件不断扩大化。

网民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在最近的公共危机事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越来越积极的参与热情。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强势单向传播模式,更具互动性、更加自由的网络赋予了人们更多的发言权,使网民可以畅所欲言,参与网络互动,参与事件发展,寻找相同的意见倾向,产生一种主人翁般的满足感。而“意见领袖”的意见往往发挥巨大作用,引导舆论走向。“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过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广播”和“喇叭”,负责将上一级传播内容中的“现实”“翻译”成当地群体的经验。传统媒体中的意见领袖有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等,同样在网络媒体中,这些人士仍然是具有代表性的“意见领袖”,他们的意见也可以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主流媒体是指影响力大、起主导作用并为社会主流群体所倚重的、覆盖面广的、有规模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较高声誉的媒体。网络主流媒体指网络传播平台上的主流媒体,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现行网络新闻政策下,网络主流媒体被定义为那些依托于传统媒体,在网络传播平台上继续发挥影响力、引导舆论的重点新闻网站(张惠 2005)。以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为代表的一批商业门户网站和依托于传统媒体的网络主流媒体是我国两大重要的网络群体。

在各类网络舆论的博弈中,主流媒体应是具有强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中心,担负着引导舆论主流的重任。网络主流媒体是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办的,传统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其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形态——网络主流媒体自然蕴含着网民的信任和期盼,这是它的一种无形资本,网络主流媒体因而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引导网络舆论要重视网络主流媒体的建设。主流网站应当加强与政府的合作,通过网站报道政府的相关决策。这样一方面提高了点击率,另一方面使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当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网络主流媒体应该是舆论的领导者,应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正确的信息与政策,引导主流舆论的走向。

主流网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就是新闻的“喉舌”,主流网站秉承了网络信息即时性的特点,信息的提供又比较全面,除了传统媒体外,人们往往倾向于从主流网站去获取信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主流网站应该从大众需要出发,坚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原则,第一时间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谣言止于公开,如果突发危机事件发生时,来自官方的信息声音微弱,信源不明,信息传达模糊无法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传闻和猜疑就有可能占领网络舆论空间,给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主流媒体应该加强发出正面声音的力度、速度和可信度,让负面声音在公开透明的声音下自动消弭。设置受众议程、加大原创评论力度等都是可行的方法,对于重大敏感不能回避的问题,网站应在新闻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及时发言,拖延和冷处理都不是明智之举。

网络媒体众多各式各样的“意见领袖”,如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论坛、贴吧中的活跃分子、版主、吧主,知名博客的博主等等,他们的意见往往代表了网络中舆论的走向。引导网络舆论要充分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尤其是网民中自发诞生的意见领袖。由于意见领袖在某些问题上的权威和可靠,当网络舆论混乱不明时,网络媒体应及时借助他们的声音来引导舆论。许多公共危机事件,事发之后网上一片舆论哗然,却并没有相关部门派出“意见领袖”提供权威而真实可信的信息,导致舆论持续不断地发酵、膨胀,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后果。所以,政府部门要依靠自己掌握的社会资源,主动邀请各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向网民提供准确权威的知识和信息,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

在危机事件中,网络带来的各种信息会使部分网民失去判断力,甚至无所适从,他们会更加强烈地依赖权威意见,同时也需要权威人士为其解疑。公众在危机事件中追求的是真实、公正、可靠的信息,权威人士出面说明情况会让网民觉得更加值得信赖。各类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在某一领域里具有较为权威的发言权,是天然的“意见领袖”,可以请他们到网上参与网络互动,争取更多网民的支持理解。

当然,网民中自发诞生的意见领袖对事件发展也能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在最近的江西宜黄强拆事件中,面临强拆而希望获得自己合法权益的钟家姐妹面对地方官员的百般阻挠,正是通过自己的网络微博客第一时间更新事情发展现状,使得事情得以被网民熟知。钟家姐妹在事件中成为了维权大军的“意见领袖”,她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全国上下对强拆行为愤懑的百姓们。钟家姐妹作为强拆行为的牺牲品和反抗者,她们的遭遇是如此真实和尖锐。强拆的阴影,对人身权利的肆意践踏永远是我们心中隐隐的痛。事情发展到后来,相关领导被撤职,让人们又一次领略了网络的力量。可以说,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下,假如没有网络没有微博,很难想象钟家姐妹的结局会是怎样。微博客通过自身得天独厚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了普通人维权的媒体,传递着真实可信的信息。

“议程设置”功能是指大众媒介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强调程度,与受众对其重视程度构成了强烈的正比关系。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可以通过对播报新闻内容的先后顺序、什么内容播报什么不播报来进行议程设置,网络媒体同样也可以进行议程设置。在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对议程设置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危机事件中,各种谣言、无序的信息充斥着日常生活,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恐慌、焦虑,从而导致公众认知和行为上的错误。媒体作为公众了解危机信息的主要窗口,对危机信息的报道议题、视角和态度都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判断。由此,把握公众在危机中的信息需求心理,通过对报道的主导方向进行精心策划,有针对性地设置评论话题和评论基调,不断调动公众的注意力,构建公众关心和讨论的中心话题,引导公众的认知和行为显得十分必要(陈力峰、陈新勇 2009)。

总体看来,在近年的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体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它不断地提醒我们要重视网络舆论及其引导,才能掌握事件发展的主动权。网络作为新媒体必将经历一个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网络舆论也会逐渐地规范化。网络舆论的引导需要政府、媒介、网民自身共同努力。相信在将来的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将会更趋向于理性和客观,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璐.浅论网络舆论及其引导.青年记者[J]2009142-43

[2]闵大洪.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中国新闻学评论,,2004.3.19

[3]张惠.论网络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D].合肥:安徽大学,2005.5.

[4]陈力峰、陈新勇.媒体如何在公共危机中当好“稳压器”.[J].学术百家.2009747-49

 



本文编号:18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8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