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基层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中的作用探讨——以陕西省府谷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6 09:19

  本文选题:农村基础设施 + 公共产品 ; 参考:《理论导刊》2012年10期


【摘要】:公共事务多元治理是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由传统的政府单中心供给向多元参与模式转变。本文以陕西省府谷县政府探索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机制为例,探讨基层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引导者、多元主体的组织协调者以及资金监管者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多层次结构和与之相应的多元供给主体及其供给方式,并据此对县乡基层政府在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职能及作用作了论析。
[Abstract]:Pluralistic governance of public affairs is the basic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ublic management.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l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single-center supply of government to the mode of pluralistic participation. Taking the diversified supply mechanism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explor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Fugu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 as a policy maker and a guide, as well as as an organization coordinator of multiple subjects and a financial regulator.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analyzes the multi-level structure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ulti-supply main body and its supply mode. Based on this, the functions and functions of county and township governmen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supply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实证研究”(11JK006)
【分类号】:D42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仓海;唐德善;;水资源公共政策:概念与体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雷岁江;孙荣;;“村权三分,三会村治”治理机制思考——对江苏海州模式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3 蓝浩溥;;农民合作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大平山镇江下、江岭村罗伞陂坝灌区用水者协会的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唐玉青;;水资源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5 黄永新;;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机制研究——基于用水协会的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6 何晔;;信息阻滞与非政府组织社会保障功能的局限——以陕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汪小兵;;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有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组织行为学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锋瑞;刘七军;李光棣;;干旱区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创新思路[J];冰川冻土;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朱宇佳;;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国富;;官僚制的危机与变革——一个法经济学的解释[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谭康林;;拓宽我国公共管理“本土化”研究的参照系——法、德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及对我国的启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廖慧卿;;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的多中心治理之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姜国兵;;理解“简政强镇扩权”改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勇;;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叶勇;;政府流程:主题意蕴、现实检视与优化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真;刘洋;;以利益共同体为取向的城镇化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耿松涛;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梁维维;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毛晚春;论中国政府职能结构的量化转型[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芳芳;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网络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纪新光;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实现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清水;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鹏飞;我国海洋区域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嵩博;农村村官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市"杨浦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研究"课题组;王莉静;王跃平;包艳;;创新管理运作机制 满足公共服务需求[J];江南论坛;2010年03期

2 肖文涛;程宇;;论非常态下公共服务问责制的构建与完善[J];行政论坛;2007年03期

3 邱煜;治安服务的类型及其供给模式研究[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张艺;王占军;;农村公共安全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年04期

5 郭泽保;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选择的表达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12期

6 韩喜平;王颖;;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迁轨迹及趋势[J];理论学刊;2008年12期

7 郭蕊;;论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选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峥嵘;;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价值和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0期

9 唐绍洪;刘屹;;“多元主体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与我国的乡村治理[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10 谢冬水;;构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体制探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华峰;;论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云忠;成金华;;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经济问题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姚华军;颜世强;胡小平;张润丽;;农业地质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服务功能研究[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廖红伟;;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建中;;空间信息与公共产品的遥感——物质与信息同体记载的点源方法[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缪国书;罗重谱;;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需失衡成因及对策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玉甫;王文莲;;论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刘莘;王轩;;论服务政府中的服务行政[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蔡增正;;论科学技术创新中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卫;谭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静 陈亮;要高度重视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N];中国信息报;2007年

2 范国英邋杨静;着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N];人民日报;2007年

3 彭兴庭;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4 彭兴庭;从“捐资建广场”看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马国川;教育“致贫”问题出在哪[N];证券时报;2006年

6 记者 吴娟邋实习生 黄丽娟 通讯员 胡蓉;八村庄绘就美好蓝图[N];中山日报;2007年

7 周立;如何平衡垄断利润与公众利益[N];中国社会报;2008年

8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许经勇邋厦门行政学院副教授 黄爱东;增强县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N];福建日报;2008年

9 记者 邹密;马武镇“百家讲坛”拓宽发展路[N];重庆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世玲;优先为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春;公共利益论[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陈霞;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卫生合作(2002-2009)[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颖;中国特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永新;西部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农民自主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傅干;区域公共产品视域下的朝鲜与东北亚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闫留义;中国县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贵珍;河北省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s,

本文编号:185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85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