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城市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03:41

  本文选题:土地征收 + 城市建设用地 ; 参考:《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对于土地的需求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然而在城市建设用地的原始取得上,,我国一直采用的都是土地征收的方式。通过土地征收,把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进而分配给各个用地单位进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用地不仅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一系列纯公益性用地和准公益性用地,同时还包括商业服务业用地、工业用地等一系列非公益性用地。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出于“公共利益”目的才能行使征地权。一切城市新增用地通过土地征收来获得,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出现。如果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征地制度,不能为城市建设对于土地的需求找到出口,就会阻碍城市的发展,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因此,研究城市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地价理论、地租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以城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入手,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从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在城市建设用地取得和土地征收中存在的特点和问题,进而根据问题研究不同用地性质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城市建设用地按照用地性质分为三类:一类为纯公益性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行政办公用地、外事用地、军事国防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中的公立中小学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中的排水、供电、供热和供气用地,绿地中的防护绿地和公共广场,以及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中的街巷用地、公路用地;一类为准公益性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居住用地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其他教育科研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等,公用设施用地中的邮政、电信、环卫消防用地,绿地中的公园绿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中的铁路用地、高速公路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和管道运输用地;一类为非公益性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普通商品房用地、高档住宅,商业服务业用地、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 (2)不同用地性质的城市建设用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取得:纯公益性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土地管理法通过土地征收取得;非公益性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经济行为中的一种特殊生产要素,应该和其他商品一样,通过土地市场取得;准公益性城市建设用地介于纯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城市建设用地之间,通过土地市场取得的前提下,要对土地发展权权益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进行分配和共享。 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完善我国的征地制度和建立健全我国的土地市场提供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urban expansion, urban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demand for land has been increasing. However, in the original acquisi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our country has been using the way of land expropriation. Through land expropriation, the rural collective land is converted into state-owned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n allocated to various land units for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not only includes a series of pure public welfare land and quasi-public welfare land, such as 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infrastructure land and so on, but also includes a series of non-public welfare land, such as commercial service land, industrial land and so on. The land management law of our country stipulates that only for the purpose of public interest can land expropriation be exercised. All new urban land is acquired through land expropriation, resulting in a lot of social problems. If the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can not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demand for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can not be fou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ill be hindered and the social stability will be threatene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cquisition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land price theory, land rent theory, land property right theory and system change theory, and taking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analyzes the natur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upp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quisition and expropri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 and then studies the ways of obtaining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of different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hrough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land use: one is purely public welfar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land, foreign affairs land and military national defense land, Land for public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land fo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for drainage, power supply, heating and gas supply in land for public facilities, protected green space and public square in green space, and land for streets and lanes in land for roads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nd land for roads; Land for quasi-public welfare urban construction, including affordable housing and low-rent housing in residential land, other sites fo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land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land for sports, land f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etc. Postal, telecommunications, sanitation and fire protection land in public facilities, park green land in green space, railway land in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highway land, airport land, port and wharf land and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land; One is non-public welfar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cluding residential land of ordinary commercial housing land, high-grade residential land, commercial services land, industrial land and logistics storage land. (2)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of different land uses is obtained in different ways: pure public welfar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acquired through land expropriation according to the land management law, and non-public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regarded as a special production factor in economic behavior, As with other commodities, they sh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land market; the quasi-public construction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lies between the pure public welfare and non-public welfar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under the premise of obtaining through the land marke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should be distributed and shared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 Based on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way of obtaining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which provide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perfecting the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land market of our country.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州市2004年度第一批次城市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批复[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5年14期

2 ;关于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加快处理批而未用土地等工作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9年12期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青海政报;2006年17期

4 ;关于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02期

5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17期

6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中国房地产;2006年10期

7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河南国土资源;2006年09期

8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6年10期

9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时政文献辑览;2007年00期

10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荣钱;;当前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孟庆香;贺鹏飞;曲晨晓;;中原城市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敬博;黄明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动态确定与控制方法初探——以西安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尚敏;韩建江;薛翊国;滕德宾;何祥;;城市建设用地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可拓学评价[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庆军;梁合诚;周爱国;;九江市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培琦;;关于完善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的若干探讨[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刘灵辉;陈银蓉;;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之灰色模型预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韩毅;;城市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建议[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依法合理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何宗;;基于遥感的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迁及驱动力分析——以重庆市开县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茜;;城市建设用地比较研究——以山东省31个县级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健生;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不存在下放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高文;各负其责管好用好土地[N];农民日报;2007年

3 费杨生;国土资源部: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仍在国务院[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记者 陆昀;国土部严查新建“小产权房”[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5 记者 冯艳;我省出台四条措施严管“批后用地”[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6 赵胜玉;国土资源部: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不存在下放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费杨生;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今年调整[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记者 王健生;国家将强化城市建设用地批后监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邹毅 刘力;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调整将提高供地效率[N];建筑时报;2007年

10 张山虎 陈振东;绿地清水间 人居精神爽[N];东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亚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李美岩;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煜红;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沙文韬;中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马春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防灾评价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赵珂;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耦合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滕明君;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吴英杰;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叶;城市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游细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何洪杭;2000-2003年杭州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空间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夏书丹;城市建设用地地震危害性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白丽月;近二十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永嘉;柳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需求与规划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茜;山东省县级市城市建设用地比较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8 张敏;包头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琰婧;成都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徐康;长春市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0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940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