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逃费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17:24

  本文选题:逃费 + 财产性利益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2年04期


【摘要】:逃费是指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法逃避缴纳公共管理中各种规费的行为。规费包含了一定的管理目的性,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财产性利益,也不完全是"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对规费以财产性利益论,刑法就会挤占行政法的适用空间。通过中外刑法比较可以看出,逃避支付不同于诈骗行为,我国现有立法存在漏洞,司法解释无法解决逃费的定罪问题。缴费卡是不同于规费的交易工具,符合财物的特征,可以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而逃缴罚款则不构成财产犯罪。
[Abstract]:Fee evasion refers to the behavior of avoiding payment of various fees in public management through fictitious facts. Fees contain certain administrative purposes, can not be understood unilaterally as property interests, or are not completely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can be calculated with mone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criminal law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voidance of pay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act of fraud. There are loopholes in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victions. The payment card is a transaction tool different from the fee, which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erty and can be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of property; and the fleeing fines do not constitute a property crime.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武汉市监察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商业欺诈的罪与非罪研究”(项目编号:10YJC82010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31541010704)资助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李邦友;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刘作勋;对增加新条文惩治计算机犯罪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艾天军;关于犯罪既遂的再探讨[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黄卿堆,马立东;社会转型中刑罚观念之定位[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6 刘竹君,陈剑;论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J];当代法学;2002年05期

7 李洁;中国有权刑法司法解释模式评判[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8 吴学斌,俞娟;论我国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9 沈志民;抢劫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新探[J];当代法学;2005年04期

10 高憬宏,刘树德;死缓适用条件设置的四维思考[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伟;;关于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几点思考[A];湖南省第十届公安理论研讨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课题论文集[C];2008年

2 张天虹;;合同诈骗罪之独立价值和“非法占有目的”的初步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王洪伟;证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4年

3 何承斌;贪污犯罪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充;犯罪论体系本质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燕兵;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赵金成;洗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熊永明;伪造文书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廖梅;目的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艳玲;量刑方法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素琴;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D];郑州大学;2001年

2 林荣繁;“挪用型犯罪”的新审视及重构尝试[D];厦门大学;2001年

3 吴才文;论介绍贿赂罪[D];厦门大学;2001年

4 王艳玲;海事犯罪立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5 赵吉平;侵占罪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6 郭海亮;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胡立东;论“性贿赂”犯罪化的正当性[D];苏州大学;2002年

8 刘家胜;挪用公款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刘缨;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邢孝平;自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贿赂形式的确定[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束钰;;抢劫罪对象的个别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3 项利华;;浅议贪污罪犯罪对象——以法惩处公款旅游[J];知识经济;2009年06期

4 张爱晓;黄福涛;;财产性利益抢劫罪对象化研究[J];理论界;2010年04期

5 唐华;;刍议对“类骗领低保行为”以诈骗罪求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6 夏理淼;;盗窃财产性利益既遂与未遂的认定[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2期

7 张波;邓中文;;突破贿赂罪的“财物”限制,惩治性贿赂犯罪[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8 甘瑜;;敲诈勒索罪疑难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9 姜金良;;财产性利益可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以盗窃欠条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米恒;莫英杰;;抢劫罪对象的再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盈雁;财产性利益也是贿赂财物[N];检察日报;2008年

2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孟庆华;商业贿赂中的“财产性利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袁祥;贿赂范围界定:由财物扩大至财产性利益[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光平;商业贿赂范围扩大至财产性利益[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李耀勤 杨涛亮;认定贿赂犯罪对象宜持“财产性利益说”[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黄福涛邋关振海;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抢劫罪对象[N];检察日报;2008年

7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徐光华;三种“暗中调包”情形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10年

8 箴言;擅将公车牌转私用的行为应如何认定[N];上海金融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 崔洁 肖水金 本报记者 帅勇;院长一家旅游费计入受贿金额[N];南京日报;2008年

10 陈咏梅 刘梦先 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民检察院;公款旅游能否构成贪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超;财产犯罪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蒙;论贿赂的范围[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成杰;论刑法中的敲诈勒索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波;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4 高华璐;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红霞;我国诈骗罪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7年

6 谷筝;论敲诈勒索罪[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吴少瑞;敲诈勒索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8 张瑞军;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9 李晓韫;诈骗罪侵害的法益及犯罪对象[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袁远;论贿赂[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3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943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