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我国环境污染危机的网络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4 01:12
【摘要】:在我国,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危机事件频发,环境污染危机的治理是重要的公共管理领域和学界日益关注的研究课题。环境污染危机具有很强的跨边界特征,而我国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政府管制,社会参与程度不足,导致危机管理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应对危机。本文从网络治理的视角,研究探索中国情境下环境污染危机的有效治理模式和治理对策。 本文将网络治理理论比较系统地应用于研究问题中,建立了我国环境污染危机网络治理分析框架。界定了网络治理的基本概念,识别我国环境污染危机网络治理的行动者,分析网络中不确定性以及分析行动者的策略和行为,分析了网络中政策博弈过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我国环境污染危机网络治理的分析模型。选择2005年我国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及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案例对环境污染危机网络治理的行动者行为、博弈过程、结果和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 研究认为,环境污染危机是一个复杂问题(wicked problems),问题打破了传统的行政职权边界也跨越了公共、私人领域的边界。在治理网络中,由政府、媒体、公众、企业等构成的行动者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解决问题。对复杂问题本质的认知和解决方案的形成,相互依赖的行动者之间总是充满着争论,难以达成共识。这些争论和冲突源自认知不确定性、策略不确定性和制度不确定性。 在治理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政策博弈表现为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多回合的动态过程。在每一个回合中,行动者之间进行互动、合作与博弈,以寻求共同行动。当某一回合中互动与合作难以进行,阻碍这一回合核心政策问题解决方案的产生,就出现僵局。僵局的出现造成博弈过程的中止,不能形成本回合的关键决策。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因素和网络管理因素是僵局出现的影响因素,经过实施这四种因素的调整,核心政策问题重新得到解决,形成关键决策,僵局得到突破。 如何有效的实行网络治理的关键就是如何构建起网络中的合作机制、协调机制、信任机制以及维护机制来约束和激励各行动者的行为,使行动者在追求个体利益的过程中不损害整体的利益,从而实现网络治理整体利益最大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薛澜,张强;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魏琴;;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存问题及完善之研究[J];求实;2006年S2期



本文编号:2484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484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